斯巴鲁称日本造假风波对中国市场无影响;在华销量下滑,合资也难提振销量

  日前斯巴鲁在日本承认9款车型油耗及排放数据造假,且造假行为已持续15年。“质检门”和“造假门”的先后爆发让斯巴鲁备受舆论指责。

  新京报记者同时注意到,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陷入困境,由于产品“偏科”,在华销量呈现逐年下滑之势。

  在日本被曝质检违规数据造假

  斯巴鲁在日本的境况可谓雪上加霜,“质检门”、“造假门”丑闻从去年底一直延续到今年。

  2017年10月底,斯巴鲁车辆质检人员被曝无证上岗。之后斯巴鲁承认在日本群马县的组装工厂里,有4名未经训练的工作人员参与了汽车的最终质检环节,且该质检程序使用已超过30年。11月16日,在日本国土交通省要求整改敦促下,斯巴鲁宣布召回包括主力车翼豹等9个车型,总计39.5万辆车,召回成本预计达2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

  斯巴鲁高层也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不仅要自愿返还部分薪资,就连首席执行官吉永泰之也在今年3月被宣布将下台,由高级副总裁中村拓美取代,并将在今年6月股东大会上表决。

  相较而言,斯巴鲁2017年12月曝出的“造假门”涉及范围更广。当时,斯巴鲁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的森林人实际数据与公布数据不一致,被外界认为数据造假,但斯巴鲁予以否认。到了2018年4月27日,斯巴鲁宣布调查结果,承认了存在数据造假现象。据了解,斯巴鲁对2012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生产的6939辆汽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903辆汽车的燃料消耗率、喷油排放气体数据被篡改,包括森林人、翼豹、“EXIGA”、“WRX”以及丰田“86”在内的9款车型,而这一数据造假行为甚至始于2002年。

  油耗及排放数据造假问题是否影响中国市场?5月29日,斯巴鲁方面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株式会社SUBARU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对于SUBARU群马制作所的本工厂和矢岛工厂所生产的车辆进行油耗及排放的下线抽检的数据进行了确认,对于中国市场所销售的车型的油耗及排放无影响。”

  在华产品偏科 销量连续下跌

  即便斯巴鲁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不会受到造假事件影响,但其近年来在华市场表现也并不出色。

  斯巴鲁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前几年销量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并在2011年达到高峰。2011年,斯巴鲁在华销量首次突破5.7万辆;2012年,斯巴鲁在华销售4.35万辆,同比下跌24%。当时,斯巴鲁首席执行官吉永泰之称必须等到2013年春季斯巴鲁才能在华复苏。2013年,斯巴鲁在美销量超越大众和宝马,在华销量重回5.7万辆,斯巴鲁为此定下了“2016年实现在华年销量10万辆目标”。但此后,斯巴鲁在华销量不断下跌,2016年销量不足5万辆,不及预期目标的一半。2017年,斯巴鲁在华销量为3.1万辆,同比下降34%。新京报记者询问斯巴鲁方面对目前销量表现的看法,斯巴鲁未给出回应。

  5月29日,斯巴鲁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今年年内会推出搭载新动力组合的Intelligent Boxer智能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新一代森林人及新XV车型。

  而对于中国近日对进口车的关税政策,斯巴鲁称,“我们欢迎中国政府作出的下调关税的政策,并正在积极讨论相应措施。”不过目前新京报记者还未看到其公布具体降价方案。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指出,斯巴鲁在SUV领域有优势,同时也赶上了国内的SUV大潮,所以曾经有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国产SUV水平全面上扬,特别是主流自主品牌SUV有几家做得很好,拉低了进口车均价,包括日本和韩国的厂家都受到影响,这也是斯巴鲁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的来看,斯巴鲁的产品线丰富度不够,轿车卖得弱,SUV卖得好,产品一头沉,加上斯巴鲁企业规模不大,现在要它加大投资丰富产品线也不太可能。”钟师称。

  斯巴鲁合资也难获得规模效应

  对斯巴鲁来说,是否能够通过合资的方式改变现状呢?实际上,2016年斯巴鲁曾对外表示,在华国产计划被政府否认,原因是根据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一家外资公司只能与中国本土最多两家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而丰田汽车公司持有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16.5%股份,且已有两家合资企业,所以斯巴鲁已无合资名额。

  中国今年5月宣布将放开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以及外资股比的限制,这对斯巴鲁而言,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再次出现,新京报记者5月27日就成立合资公司意向询问斯巴鲁,斯巴鲁方面未能给予明确回应。

  对于斯巴鲁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合资没有多大意义,对于小规模汽车厂家,合资需要的资金太高,加上斯巴鲁产品线不丰富,合资之后产品会受到一定限制,并不一定能有很好的规模效应。”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