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万众瞩目的2020(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车展”)在延迟5个月后终于拉开帷幕,当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北京车展承办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贸技部副主任何莹蕊,了解了疫情之下北京车展如何落地,车展举办前后的艰辛与车展亮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贸技部副主任何莹蕊。


延迟5个月 组委会称下决定“艰难”

新京报:今年北京车展举办并不容易。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球汽车行业也停摆,日内瓦车展、法兰克福车展、巴黎车展、北美车展、纽约车展等纷纷取消。原定于今年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因疫情延迟至9月,在这期间,你认为北京车展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何莹蕊:
在我看来,今年北京车展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的不确定性。今年3月时,我们关注到疫情形势比较严峻,评估后认为,为了充分保障所有参展商和观众的安全,经过审慎、周密的考虑,车展延迟至9月举行,现在看来,疫情在9月能否彻底结束也是未知数,但当时我们对政府管控疫情十分有信心,也相信抗疫情况在整体好转,于是就选择了这个时间。

新京报:当时做车展延迟的决定时,有过顾虑吗?

何莹蕊:
其实当时我们做这个决定还是比较艰难的,车企每年都会对新车的发行频次进行规划,而北京车展是全球车企非常重要的展示平台,北京车展从4月延迟至9月,就会错过许多车企原定发布新车的时间节点,车企也可能要对新车发布进行重新规划,这对大家都是不小的挑战。

新京报:和车企沟通得如何,车企对车展延迟是否有异议呢?

何莹蕊:
车企对于车展延迟的决定都还是理解的,沟通起来也比较平顺,车企也是需要有平台来展示这一年的业绩,公布新的产品和规划,大家对因疫情导致展会延迟都比较理解,车企也早早就把9月参展的展位确定了。

新京报:今年6月北京疫情出现了反复,当时组委会和车企对于车展是否有动摇呢?

何莹蕊:
这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小插曲”吧,当时确实因疫情反复感受到了压力,与车企沟通时曾表示,如果车展确实无法如期举行,出于多年的合作与信任,组委会与车企会按照协议勇于承担责任,但防疫整体向好,最终车展仍顺利举行。

新京报:能否介绍一下如今北京车展的防疫工作呢?

何莹蕊:
我们首先从展商和服务商做起,所有人每天要进行报备,同时在会场的咨询台为观众准备了口罩、消毒液备用,会场外有体温测试、健康宝检查,场馆每天定时消杀,尽可能杜绝风险。同时,组委会也做了充足的应急准备,场馆外有防疫服务点,120车辆与医护人员都在待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外国高管视频参与车展 期待车展提振市场信心

新京报:今年展出车辆的数量是否受到了疫情影响有所减少呢?

何莹蕊:
根据北京车展组委会官方数据,2020北京车展将展出车辆785辆;包括全球首发车82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辆;概念车36辆;新能源车160辆,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147辆。

从数量上来看,今年的展车确实有所减少。这一方面是疫情的原因,汽车产量和新车规划均受到影响。另外,因为车展延迟与疫情具有不确定性,国外的车辆也要考虑到运输时间的问题。

新京报:我们关注到今年有不少外国高管都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介绍和对话,你对此怎么看呢?

何莹蕊:
今年比较遗憾的就是许多车企的外国高管没有机会来中国参加新闻发布会。其实国际车企越来越注重中国市场,北京车展正是许多车企进行国际首发的不可或缺的展示平台,车企是不愿意错过的,外国高管们也曾有计划入境,但根据政策,入境需要按照流程单独隔离14天,这会对他们的工作行程安排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尽管外国高管未能亲临现场,有不少企业都选择与高管们越洋连线,进行视频通话或视频介绍。这也是疫情对北京车展带来的改变,车企的表达形式更加丰富,线上、线下融合更多。

新京报:那除了上述改变,能否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本次车展的亮点呢?

何莹蕊:
今年北京车展正是以“智领未来”为主题,融合智能机器人导览、全平台直播的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展示、介绍模式,开启线上话题互动,多维度、多广度地呈现车展盛况。北京车展不仅展示了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也展示了中国市场的特色,“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新玩法、黑科技融入到北京车展”。

新京报:今年北京车展十分特殊,是全球唯一一个举办的国际A级车展,你认为它有哪些重要影响和意义呢?

何莹蕊:
我们相信北京车展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仅是将汽车行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分享、交流先进技术,公布全年规划的平台,也对营造汽车销售的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将提振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

车企合力带动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走向复苏,有力助推汽车行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格局的形成。如今汽车的销量也在逐渐复苏,我相信未来北京车展也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