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反教材》
作者:吕旺·奥吉安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9月


“小朋友”画廊中,一位自闭症患者的画作《大海》。


《食品安全》
作者:玛丽恩·内斯特尔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1月


逢周二推送


逢周四推送


逢周日推送


扫一扫关注新京报书评周刊

  现实掺杂痛苦,把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浪漫化,是不理智的。有些人容易把爱情浪漫化,甚至神圣化,将其置于人生至高地位,一旦在爱情中受到伤害时便无力承受。而本周讨论热点之一的“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也被一些人浪漫化了。只看到画作的美丽,而忽视那些精神疾病患者每日不得不经历的痛苦。浪漫化的结果,让人视角片面,当真相来临时,往往措手不及。我们应当正视现实中的各个面向,包括幸福、快乐,也包括痛苦和挫折。

  

  热点

  爱情是毫无道理的瘟疫

  8月28日是七夕,又称“中国情人节”。这一天,秀恩爱自然是情侣们的必备节目。其实不止七夕,现如今,几乎每个节日都能成为情侣们相聚的浪漫日。“爱情”让人向往,几乎成为人类的共同信仰,对彼此的忠贞更是视为理所应当。然而事实上,人类对“爱情”的看法也经历过颠覆性地转变。

  在《致:爱情的受害者》一文中,作者梳理了现代爱情观的起源,认为兴起于18世纪50年代的浪漫主义运动改变了“爱情”,使它慢慢成为精神化的永恒对象。此外,个人主义的风行也帮助爱情被奉上神坛。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往往在“被爱”中得到自我确认。张爱玲就说,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然而,本文作者认为,爱情只是自己和他人众多关系中的一种,爱情应该走下神坛。我们在七夕对“爱情”进行反思,并非标新立异,只是提供另一种视角,毕竟说到底,爱情很虚幻,而因爱受伤的人却比比皆是,甚至失去生命。如何看待、定位“爱情”这一独特关系,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精神疾病不像画那样浪漫

  热点总是一个接一个。8月29日,一个叫做“小朋友”画廊的公益项目刷了屏。支付一块钱,可以购买画作当屏保,同时捐助画作作者——那些自闭症、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不得不说,有些画作让人眼前一亮,被视为艺术作品,这其中就暗示了,那些有精神疾病的人仿佛天生有着独特的艺术天赋。在《“小朋友”画廊刷屏了,但精神疾病远没有你看到的那么浪漫》一文中,作者拒绝把精神疾病浪漫化的倾向。有精神疾病会被众人视为不正常,而遭致漠视,但将其浪漫化同样需要警惕。

  事实是,他们需要每天吃药,经历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这些我们有幸不用感受的痛苦,才是他们的日常。我们需要做的,是把精神疾病患者正常化,不把他们视为“他者”,尽量去理解他们的痛苦,既不排斥,也不将其推向神坛。这说来不难,实施起来并不易,尤其是当他们的疾病让他们表现出攻击性时。如何看待有精神疾病人群,几度成为关注的热点,但如何真正做到,是需要我们反思并实践的。

  观察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终结

  全世界热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结束,剧迷们只好再一次陷入漫长的等待,不过好在这是最后一次等待了。关于大结局到底是怎样的,网友们也是各开脑洞,但真正的结局到底如何,只有明年才能揭晓。虽说如此,通过前几季的脉络分析,尤其是第七季所带来的走向趋势,可以说,结局还是比较明晰:面对长城以北的“异鬼”,几大家族放弃恩怨纷争,共同抗敌。面对共同的敌人,人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也只好化干戈为玉帛。而这一设置,不仅在众多作品中找到相同设置,现实中也无非如此。纳粹时期将犹太人视为“德意志的外来恐惧”,并将其妖魔化,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是一种反面的话语操纵。

  甚至有人分析,布兰·史塔克就是真正的异鬼的头目“夜王”,假真如此,等真相大白时,他极有可能说,他带来恐惧,正是为了平息纷争,重建和平。当然,最终结局到底如何,明年才能揭晓,对于喜爱《冰与火之歌》的剧迷们来说,不妨可以多猜想几个结局,静等真正结局的到来。

  书单

  关于食品安全,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前几日,海底捞被曝厨房老鼠乱窜、混池洗餐具等,而这件事竟因一张“公关声明”就平息了。声明承诺,海底捞会严格整改,然而处罚和赔偿呢?只字未提。因此,这张看上去貌似诚恳的纸,并未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严重者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了《食品安全》《美味欺诈》《屠场》《掷出窗外》四本书,通过对这些书籍的介绍,让大家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尽量避免因食物问题而为健康埋下隐忧。

  纪念

  戴安娜是王妃,更是她自己

  二十年前的8月31日,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车祸,终年仅36岁。她这一生实在短暂,却充满挫折和失落,但她也不断在努力寻找幸福,成就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二十岁时,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结婚,王子与公主的故事,童话般美好,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在两人结婚前,查尔斯就与卡米拉藕断丝连,一直延续到结婚之后。戴安娜为自己拼争,诉诸伊丽莎白女王,没用;劝退情敌,没用。失望之下,戴安娜跟不同的男人产生过关系,还在BBC采访中公开谈论婚姻和家庭,两人的婚姻也因此结束。后来,戴安娜投入慈善事业,深入民众,关心艾滋病和癌症患者,并在其中找到了成就与价值,后来被称为“人民的王妃”。她的所作所为虽然导致婚姻破裂,但对英国王室的震动可谓不小,亲民路线成为王室不得不选择的一条路。她的一生曾因爱情而消沉,但一次次的抗争,一次次的寻找,最终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价值,是她带给我们的启发。

  栏目

  “不可能的爱情”

  “爱情”这一话题永不过时,千百年来,对爱情歌颂、思考的文字数不胜数。逢上七夕,大家讨论得更是热闹非凡。本期FUN声,朗读者老鬼就选了《如何面对“不可能的爱情”?》一文。这篇文章是对英国小说家安妮塔·布鲁克纳《天意》的评论,作家在该小说中描绘了爱情与生俱来的不完美,而如何面对这一点,就成了我们真正要考虑的问题。布鲁克纳选择克制与冷静地剖析,我们或许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要保持一份清醒,避免将爱情过度浪漫化。

  没法看的“非虚构”

  本期挖到的是两本非虚构,《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和《慕尼黑的清真寺》。非虚构是以真实情节为蓝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和呈现现实。如果非虚构书籍不会讲故事,就真的没法看了。名为“Youth”的挖霉人认为,《北冥有鱼》中的文章参差不一,读起来还没自己导师上课有意思。另一位挖霉人“风吹草乱动”认为,《慕尼黑的清真寺》的作者疲于罗列史料,而没有把史料整合成流畅的叙事。

  美丽的《错误》

  郑愁予的《错误》大家在课本中都学过,耳熟能详。这么多年过去,再次读到这首诗,很多读者记忆犹新,有人说:“读多少次都不会失去其中的味道,这就是这首诗的美丽。”这首诗节奏感强,文字优美,淡淡的愁绪像江南的水上烟波笼罩其上,一股迷人气质。诗评人江弱水还原了这首诗的故事,带大家去了一趟江南小镇,看看那“美丽的错误”、等待心上人而不得的姑娘。

  本期新媒体观察/新京报记者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