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小说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将卡夫卡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我没在读卡夫卡时,我在思考他。我没在思考他时,我想念他。想念一会儿后我就把他的作品拿出来,继续读”,他认为自己和卡夫卡笔下的K有某种共性。和卡夫卡一样,他也曾在大学进修法学,准备子承父业,但枯燥的法律职业终究无法满足他浪漫的灵魂。1985年,31岁的他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撒旦探戈》,结果一出道就成为匈牙利文坛的一座巅峰,从此开始专心创作,用令人窒息的长句和锁链般的结构完成了7本长篇小说。

  然而,要进入他的长篇小说,对读者来说,是困难的。首先,语言是外在的隔断,作为小语种的匈牙利文学,不仅中国读者感到遥远,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美读者也对它们感到陌生。《撒旦探戈》最初的世界性声誉,还是来自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改编,这部七小时的电影成功捕获了苏珊·桑塔格和雅克·朗西埃等知识分子,让匈牙利文学有了向世界敞开的可能。2013年,匈牙利诗人乔治·斯齐茨将小说原著从匈牙利文译成英语,才让英美读者真正接触到《撒旦探戈》的魅力,从此,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作品开始一部接着一部被翻译,而译者都是那位匈牙利诗人——他似乎总能找到唯一的、契合的译者。2015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获得了布克国际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匈牙利作家。今年,通过余泽民的翻译,他也终于有了第一个中译本小说。

  但即使从匈牙利语变成中文,他的小说依然考验着读者的耐性。除形式上的长句之外,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世界写满了人类集体的幻灭,生命的虚妄,以及孤独的存在者。在阅读中,任何人都会感到自己变成了卡夫卡笔下的那个K,在指定世界的外部不断徘徊,无法进入。卡夫卡曾在短篇中呈现过无数个地洞中的人,用内化的变异描绘出噩梦般的场景,让肺腑间的孤独翻涌出来;而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是个大写的K,他写长篇,写外景,写人类集体的孤独与幻灭。他把人带到了那座城堡里,关上门,为他们展示人生的徒劳和那穿着安徒生红鞋似的探戈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