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德民谣城演出现场,1961年。




《鲍勃·迪伦在纽约:1961-1964》
作者:[美]特德·罗素 摄
[美]克里斯·默里 协力
译者:李皖 郑汝可 校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3月


迪伦在纽约公寓,1964年。

  纽约,

  一座将要造就我命运的城市。

  ——鲍勃·迪伦

  《答案在风中飘》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还有几天,就是美国音乐人鲍勃·迪伦77岁的生日。两年前的十月,爆冷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迪伦让人们再一次在他身上聚集视线——“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他是歌手,更是诗人。诗与歌在他这里产生了奇妙的融合,他不只是反叛的摇滚贵族,还曾是专注吟唱的民谣教父。迪伦曾在自传《编年史》中写道:“民谣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是图画,是比我能说出的任何东西都更有价值的图画。”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那时的迪伦还是个崭露头角的民谣歌手。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里,一身旧牛仔、戴着有趣帽子的他,用打字机敲出歌词,漫不经心地拨弄着吉他,在爱人和友人的陪伴下唱出自己写的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这些迪伦早年珍贵影像记录,全都出自美籍摄影师特德·罗素之手。按罗素的话说,这组照片得益于“机缘巧合的时刻”,之后命运也颇为坎坷,沉眠三十年未曾曝光,直到三十年后才最终收入成书,带我们重返天才崭露的高光时刻。

  那时镜头前的迪伦坦率、自然,除了演出现场口琴配吉他的经典造型外,罗素更捕捉到了迪伦那些真实迷人、毫不做作的青春瞬间。“一个人要走多远的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子汉”,那时的民谣少年脑中大概还不曾出现这首歌的旋律,但或许已经知道,一直在路上不断追寻音乐梦的他,终有一天会了解那些在风中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