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前夕的中国海陆疆

  历史学家钱穆关于“文化”有一段影响甚广的话:“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别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他说的“文化”,大致可以理解为社会经济形态,或文明形态。只要是大一统时期,中国社会基本都具备这些文化。如果开放口岸通商,商业还包括对外贸易。

  由此,草原上的游牧、田地里的农耕,与市镇(草市、口岸)中的经商共同勾勒出传统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直到被1842年俯冲而来的“现代文明”逐步冲击、颠覆。这一年,清廷治下的中国与英战败,被迫签署《南京条约》。

  被冲击前夕的中国成为了一个谜。它像黑洞一样让思想家为之着迷,也为之埋头整理史料,并试图理解这个古老的文明何以、以何种方式溃败。

  近期,国内出(重)版了历史学家范岱克的《广州贸易》、政治学家萧公权的《中国乡村》,以及美国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他们的著书主题由南向北铺陈,通过历史细节呈现被“现代文明”冲击前夕,清廷如何控制沿海贸易、内陆农耕和边疆游牧的秩序,及其面临“失控”危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