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大全》
作者:(日)水木茂 译者:王维幸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2月
日本鬼怪漫画之父水木茂查阅大量文献和古代绘画作品后完成的作品,收录了764种妖怪、112种神明,讲述了19个在日本流传的与阴间有关的传说。


《鸟山石燕百鬼夜行全画集》
绘:(日)鸟山石燕 编著:(日)宫竹正
版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7年4月
完整收录了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毕生著作《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袋》中207种妖怪图绘。


《今昔物语》
校:周作人 译者:北京编译社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7年7月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之字而得名。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以及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


佐脇嵩之《百怪图卷》中的姑获鸟。


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笔下的天狗。


歌川国芳作品中的九尾狐。


歌川国芳《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内 妻笼 安倍保明 葛叶狐》。

  因为特殊的机缘,这个夏天得以在日本京都度过。古都的盛夏,因地属盆地而燠热,但次递而来的节日,从五月的葵祭到七月的祇园祭,再到八月中旬的盂兰盆节,仪式不仅昭示着过往生活的秩序,也给人以秩序中潜藏的希望和安慰。

  盂兰盆节在中国更多是叫中元节,民间或者叫鬼节,只是现在已基本没有多少仪式。在日本,盂兰盆节是三个主要节日之一,会有一到两周的假期,称为“盆休”。人们会在此期间回乡祭奠祖先,和家人团聚。这个节日在飞鸟时代(592年-710年)由中国传入日本,原先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在明治维新后由旧历改为新历,盂兰盆节的时间就变成了八月十五日前后。届时,各地都会有各种盂兰盆节的庆典,比如跳盂兰盆舞、灯笼流放、各大寺庙的万灯会、施饿鬼棚等等,京都最有名的是五山送火。今年五山送火的时间是8月16日,晚八时,街灯熄灭,京都盆地周围的山上会相继出现文字样的火焰,鸟居形、大字形……在火焰中送走祖灵,同时也是追亲思远,祛灾祈福的仪式。

  盂兰盆节是人和亡灵的联结,但这只是日本人异界想象的一部分,这个丰富奇想世界的另外一块大概就要数妖怪了。日本的妖怪文化通过动漫、游戏、动画、文学等当代媒介日渐为人所熟知,但其实有着悠远的历史。人和自然相处之初,免不了遇见形形色色的神秘困惑之事,也因此出现各种妖、精、怪、魔的解释装置,在各国的前现代时期都会有妖怪的传统,但鲜有国家能留存下这些看似“迷信落后”的文化,并还能融入当下语境,并进而发展成为亲切可爱之物的。日本不少妖怪有中国渊源,只是有时两两衍伸,发展出了不同的线索,几个著名妖怪像姑获鸟、天狗和九尾狐就是其中的例子。

  姑获鸟之谜

  鸟身还是人身?

  日本有一个妖怪叫“姑获鸟”。在国内热门的游戏中也有它的身影,它手执纸伞,以女性形象出现,喜欢小孩子,尤其是婴孩,一听到婴儿的啼哭,就会赶过去,还会照顾无人照应的婴儿。京极夏彦的《姑获鸟之夏》也和这妖怪有关。在日本的妖怪传说中,姑获鸟的形象常常和“产女”这一妖怪相混淆。

  《今昔物语》中有提及产女,是由生产时死亡的女子幻化的妖怪。据说,如果怀孕的女子难产死去却未能得到供奉和祭祀,无法超度,就会变成幽灵“产女”现身。在其后的文献或绘画中对产女的描述常常是表情阴森的女子,怀抱婴儿,下身被分娩时的血染红,站在树下,或者常常出现在大路边、桥畔。在九州北部地区,则是出现在大海边。这些地方都是传说中联结阴间的所在。

  日本各地的传说中,路人遇到产女,产女会让人帮忙抱孩子,路人一旦接过孩子,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是产女自己成佛了,抱着孩子的路人却要承受更多,这个孩子会咬人,路人需要寻找机会脱身。在水木茂《妖怪大全》里,描述了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现怀中抱的孩子越来越重,天亮之后一看是石头、石塔之类的重物。还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如果有人能够承受住孩子的重量,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大声念诵佛经为产女超度,作为报答,产女会让人获得惊人的神力。

  姑获鸟和“产女”相提并论是在江户初期。江户初期的哲学家、代代服务于幕府的儒官林罗山(1583-1657),写了《野槌》和《本朝神社考》这两本涉及妖怪和怪异的书。他还有一本《多识篇》,是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各种自然物翻译成了日语,并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罗列了对日本和中国共通的妖怪。江户后期盛行的妖怪博物学理解多少受到了林罗山的影响。林罗山在《野槌》中提到了产女和姑获鸟还有鵺都是同一事物,他认为“鵺”这种鸟就是杜鹃或者布谷鸟,别名叫“唤子鸟”,姑获鸟在日本对应的就是产女。

  那么,姑获鸟在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事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姑获鸟,同时提到姑获鸟有别名如“乳母鸟”“夜行游女”“天帝少女”“隐飞”“鬼鸟”,说传说中是死去的产妇所化,纯雌无雄,七八月夜飞。引《玄中记》说:“云是产妇死后所化,故胸前有两乳,喜取人子养为己子。凡有小儿家,不可夜露衣物。此鸟夜飞,以血点之为志。儿则病惊痫及疳疾,谓之无辜疳也。”这大概是古时候遇到难解的疾病而生发出的民间知识吧!

  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也辑录了这则来自《玄中记》的故事:“姑获鸟昼飞夜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你会发现,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又和民间传说中的“天鹅处女型”故事链接在了一起。在这个故事中,姑获鸟暧昧不清地介于鬼或神之间,且一体两面,衣毛为鸟,脱毛为人。

  再延展出去,姑获鸟的另一别名“鬼车”,在志怪文献中也有涉及,而且同时提到了产妇亡魂所化这一点,只是又多了“九头鸟”的别名。比如清代破额山人《夜航船》卷五有提及鬼车鸟,说“夜行娘子,怪鸟也。相传产妇亡魂所化。昼伏夜行,行则啼哭有泪。人家晒小儿衣服未收,鸟泪滴着,小儿必丧。并主一切不祥……南方人呼变九头鸟,以其声音密穆,如九口齐鸣。每于月黑荒村,凄风惨雨,磷火星星,鬼鸟嘻嘻,始颉颃而过。统名鬼车,以其两翅如车轮推行。”

  傲娇天狗

  星宿和高级妖怪的殊途

  天狗是日本最著名的妖怪之一,与河童、座敷童子等一样拥有遍及世界的名声。天狗的形象大多是身材高大、红脸和大长鼻子,穿着修验僧服、高齿木屐,手持羽扇和宝槌,一般住在大山里,是拥有强大力量的妖怪。

  天狗在日本的分布很广。从东北到九州,那些被奉为灵山的山上,都祭祀着天狗。据说全日本共有四十八种、十二万五千五百多个天狗。最有名的当属京都的鞍马天狗。京都鞍马寺的本尊是佛教护法天神多闻天王,但同时也以天狗的故乡知名。能剧中就有《鞍马天狗》一剧,讲述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源义朝之子源义经(小名“牛若丸”)和鞍马天狗的故事。1160年平治之乱中,源义朝被仇敌平清盛战败几乎灭门,幼子牛若丸因此被寄养在鞍马寺中成为一名童僧。一次牛若丸意外在山中走失,被一位山伏收养(山伏是日本本土山岳宗教修验道的修行僧),这位山伏其实就是居住山中的大天狗。之后日本各地的天狗赶赴鞍马寺,纷纷将无敌兵法传授给了牛若丸,助他一雪家仇。鞍马天狗也一跃成为天狗的代名词。

  天狗在日本比其他妖怪的地位显得要特别,有的地方现在还会举行各种祭典,将天狗作为山神来祭拜。山中发生的怪事,也会被认为是天狗在作祟。比如在山中听到斧头伐木而后大树倒下的声音,但发现并没有树倒下,被叫做“天狗倒”。还有进山林打猎,突然刮起大风,伴随着有很多大石头掉下来,被认为是天狗经过而有的“天狗砾”,据说被天狗砾打到,人会生病,即使没有打到,遇上天狗砾,当天的打猎也会全无收获。据说天狗还会把迷失在森林里的人拐走,日本古代称在山林中消失的小孩叫做“神隐”,是说被神明藏起来了。

  日本的天狗据说也是引自中国,但在中国,天狗并不是作为妖怪出现的。《山海经·西山经》中,天狗是一种动物:“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太平御览》卷九零五引《秦氏三秦记》说:“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其下,凡有贼,天狗吠而护之,一堡无患。”

  此外,中国语境中的天狗是星神中的恶煞。《汉书·天文志》中描述天狗,“状如大流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坠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锐见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天狗星是煞星,特别是主兵灾民祸,天狗坠地,大军覆境的记载在中国的笔记文献中并不少见。北宋句延庆的《锦里耆旧传》卷二提及:“五代前蜀永平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时,天上忽震一声,有电光数丈,或明或潜灭,皆云天狗也,占其下杀万人。”明代王兆云的《白醉琐言》中有“天狗兆灾”条,云:“万历十六年九月中旬天初明时,西南忽见有红白气如龙,亦如犬,长竟天,其光下扫地及拂人间,皆惊倒,良久方不见。寻考《天官书》,以为天狗星见,扫民间也。次年果赤旱数千里,民至采榆皮买麻饼充食,饿死者不知几千万人。又继之以大疫,死者无算,至有灭门者。”

  日本最早关于天狗的记载和中国类似,也是用来比喻彗星和流星。从中世开始,日本的天狗渐渐演变成妖怪形象。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鸟喙人身,长着一对翅膀。与此相关的最著名传说就是崇德天皇,崇德天皇在涉及执政权的保元之乱中兵败,后在流亡中含恨而死,临终发下毒誓“愿为日本之大魔,为皇戮民,为民弑皇,此国永为乱世”, 写罢将经文沉入海底,咬舌自尽,传说其怨灵后来化作金色大鸢身姿的大天狗为害人间。

  在中世天狗就是最有势力的妖怪。《太平记》《是害坊绘卷》《天狗草纸》《七天狗绘》等绘卷和文字资料中都有记述。天狗的传说,后来又融入宗教元素。镰仓时代《是害坊绘卷》画了是害坊天狗与天台宗僧侣大战,结果败退的故事。天狗在那时的基本形象是佛教的对立者:刚开始是天资比较高的僧侣,因自己才能高,渐渐生了傲慢心,偏离佛道,堕入天狗道,成为妨碍佛教信徒的妖怪。

  不过在日本,天狗并不是纯害的形象,反而是动画、文学等作品中常有的角色。森见登美彦的《有顶天家族》中描述了迁都平安城后,人类、狸猫、天狗三足鼎立的世界——“人类在街上生活,狸猫在地上爬行,天狗在空中飞翔。”其中天狗的豪语是:“抬头仰望这城市四周的山巅吧!好好对居住于天界的我们心存敬畏吧!”这大概也是天狗一贯的傲娇形象吧。

  魅惑狐族

  妖与灵兽的二元

  日本的妖怪系统里,狐族是个分量不小的妖怪群体,其中像九尾狐,是最著名的妖怪之一。九尾狐被描述成有着九根尾巴、金色皮毛、雪白面孔的妖狐。善于幻化成绝世美女迷惑君王,和酒吞童子一样是“日本三大恶妖怪”中的一个。

  九尾狐的故事一直是舞台表演和浮世绘等艺术形式热衷的主题。幕末的曲独乐师竹泽藤次,以九尾狐为主题,创作了《金毛九尾三国渡》的杂耍表演,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也画过《三国妖狐传》,里面画的就是九尾狐的三个化身——天竺的华阳夫人、中国商朝的妲己和日本的玉藻前——的故事。

  九尾狐生于天竺,经长年累月修炼而成,为毁灭佛教,将此世变成魔界,化身华阳夫人,蛊惑当时的掌权者斑足王。诸侯普明长者用宝剑“狮子王”的威力,也未能将其杀死,使其逃向东方。而后九尾狐来到中国的商朝,成为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迷惑纣王,使之耽于淫乐,暴虐无道。葛饰北斋画于1807年的《三国妖狐传·唐土纣王宫殿》中,画了西伯文王因纣王怀疑谋反而被捕,前来祈求赦免父亲的儿子被纣王当面杀死。后面也和《封神演义》中的故事相似,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协助下起兵灭殷商,并用照妖镜找出九尾狐的本体,将其斩首,但其元神却得以逃脱至日本。有一种说法是,日本在唐朝派遣唐使到中国,九尾狐便混入日本使船,随船来到了日本。

  一直到平安时代后期,九尾狐化身鸟羽天皇最宠爱的女御玉藻前,最后被阴阳师识破,逃向下野国(栃木县)的那须野,三浦介平义明、上总介平广常受命放箭射杀之。被消灭的九尾狐的尸体变成了石头,向经过的行路者喷出毒气,人们将此石头称为“杀生石”。由于元神不灭,最后只能请有灵力的僧人将杀生石封印。

  但在中国,九尾狐在《封神演义》之前,其实一直是瑞兽。《山海经·南山经》中说:“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太平广记》卷四四七《瑞应编》中做了延伸,说“九尾狐者,神兽也。其状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国。音如婴儿。食者令人不逢妖邪之气,及蛊毒之类。”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中讲了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说大禹三十岁未娶,行至涂山,见九尾狐。禹以为是王者的征兆,所以向涂山氏求娶。汉代画像石中,九尾狐常常和白兔、蟾蜍、三足乌等一起列于西王母座旁,作为祥瑞之兽。一直到明代《封神演义》才出现九尾狐变成的妲己这一妖狐形象。

  但除了九尾狐,狐的形象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十分多元的,狐的形象,一直善恶并存。这大概也是“妖”和“仙”可以互相转化、并非壁垒森严的结果之一。《太平广记》卷四四七引《玄中记》说: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媚,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天狐是狐狸中的得道者。唐戴孚的《广异记》“长孙无忌”条提到天狐,说“宅内井、灶、门、厕、十二辰等”,皆不能制。五岳神虽擒之而不能杀,因为天曹所役使也。

  和中国志怪中很多的人狐相恋并结婚生子的故事类似,日本也有突破人妖壁垒的故事。比如平安时代著名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母亲葛叶狐。葛叶狐传说是住在和泉国(现大阪府)信太森林中的白狐,化身为女子,成为安倍保明的妻子,并生下了安倍晴明。某日,其原形不小心被丈夫识破,只好离开。另一说是安倍晴明五岁时,意外见到了母亲狐狸的真身,于是母子分离。在歌川国芳的浮世绘作品《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内 妻笼 安倍保明 葛叶狐》中,画的就是幼儿的安倍晴明与葛叶狐母亲分离的场景,母亲的身体即将消失,孩子伸手抓住她的衣裙,母亲回首悲戚地看着儿子,纸拉门上有葛叶的留言:“如果思念,就来寻找吧。会逢和泉最深处,信太之森有葛叶。”传说晴明日后依循这一指示曾去森林中寻找母亲,而他从小显示的不凡灵力也是来自于母亲。《今昔物语》中说安倍晴明和师父一同在晚上出行,行至某处时,甚至比师父更早洞悉路上的百鬼夜行之景,由此被师父断言天赋惊人,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狐族的母亲有关。狐族后裔的传说也为这位平安时期著名的阴阳师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李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