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

  作者:(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蔡舒晓

  版本:拜德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几乎巴塔耶的每本书都在回应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原初的发光体。《艺术的诞生》是巴塔耶为数不多的评论艺术的文字,在这部用体验和激情写就的书中,巴塔耶循着拉斯科洞穴幽深狭长的空间,像一位导游一样,对拉斯科岩画时期的人类进行了细致精彩的解读,仿佛在“追寻逝去的时光”。

  1940年,法国东南部地区拉斯科洞窟岩画的发现轰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这座由史前人类所绘制的洞窟被法国史前史学者亨利·布赫神父称为“洞穴里的西斯廷教堂”。1954年,巴塔耶也来到了拉斯科洞窟,进入洞穴的瞬间,便被一种强烈的情绪吸引住。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洞窟,没有任何框架,没有任何解释背景,只有一些不可名状的情绪的阴影,而这阴影的美是如此令人震惊、使人悸动。巴塔耶深深着迷于拉斯科的“奇迹”,决定为它写一本书。

  几乎是在一种眩晕中,巴塔耶展开了他的论述。当人们注视拉斯科洞窟中的壁画时,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它内部跳动与活跃着的事物,感受到一种振动不息的能量,这里面有种热烈、自由、轻盈的东西。巴塔耶认为,这正是因为拉斯科人身上还保留着“动物性”。但随着劳动时代的确立,人类开始鄙弃动物性,开始设立规则与禁忌,理性的种子生长壮大,从而有了被物化的趋势。而艺术是唯一的僭越形式,违反劳动禁忌所达到的顶点就是艺术,人的真正意义的诞生就在于这由禁忌到僭越的过程。(杨司奇)

  《造境记》

  作者:鱼山(曾仁臻)

  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这是一本特别的画集,每幅画的主角都是身着白衣长衫的红脸小人。他们在画笔制造的幻园中对弈、饮酒、爬树、攀岩,在水墨山间晒书、攀游、思考、对望。鱼山从想象中偷来一片花草,拾来一个瓶罐,创造出一片别有洞天的天地,白袍书生们在没有边界的纸上山水园林中,褪去了拘谨,迎来了自由。画中人都是红脸,因为鱼山是个内向腼腆的人,觉得害羞大概不坏吧;画中人没有五官,因为姿态已经传递出意境,喜怒哀乐都已画作身形,多了表情反倒是累赘。

  画家鱼山在现实中的真实身份,是建筑师曾仁臻。这两百多幅画,是他对古典造园理想追求的延伸。他在其中展现了“身体入画”的思考,红脸小人与山石树木、花鸟鱼虫互相照应,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此外,天地有性灵,万物可居游,画面的自由感正是因为鱼山让小人跳脱了“形”的束缚——如瓜子是游湖的泛舟,西瓜是垂钓的湖面。

  画为心境,你若是观者定能感受到画家跳荡在笔尖的宁静和快乐。古典文人画,在《造境记》里获得了新生,以富有感染力的年轻面目在网络上安抚了许多受现实蚕食的人们——谁不想到鱼山的笔下,在吃草莓的季节化身小人,拿着卷尺去丈量有三人高草莓的尺寸。这里有现代都市人很难体会到的感受——化身为自然渺小的一部分,是多么快慰。(吕婉婷)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作者:(美)巫鸿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1月

  美术史家巫鸿的这本学术新作,提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话题——“女性空间”。以女性为主角的绘画作品滥觞于东周,至魏晋隋唐发展成为一个宏大的艺术传统。而“仕女画”和“美人画”的称谓,分别到宋代和明清时期才广泛流行。在巫鸿看来,这两个更为流行的词汇,以画科观念置换了女性题材绘画的多维和复杂。

  所以,为了打破定义的藩篱,研究女性题材绘画,有必要还原到历史情境之中综合分析绘画提供的信息。巫鸿所提出的“女性空间”,指的是所有围绕女性人物主角的元素构成的三维空间,并将其置身于更为广泛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解读。如一幅完成于雍正登基前的《围屏美人图》,既是装饰画,也是摆放于圆明园的陈设,它与其他器物和建筑共同完成了雍正身为皇子对女性的想象空间。

  对于美术史研究者来说,这本书也许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考维度;对于普通的爱好者说,它带来了一场全面系统的女性绘画观赏之旅,并教会你如何从历史的坐标中欣赏一幅画:从细节出发,分析画面的构成、意义的生产与历史的对话和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对话。而绘画也是理解中国文化符码的钥匙,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产的重要部分,美人图趋向程式化后,指涉了集体性的精神趣味。

  (吕婉婷)

  《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

  作者:彭懿

  绘者:田宇

  版本:接力出版社 2019年3月

  这是一本有着荒诞风格的儿童图画书。它处理的是孩子们一种常见的恐惧心理——在黑暗中独自睡觉。故事中的小男孩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梦到睡魔怪来抓他,求助于大人无果,他只好自己尝试一个一个办法,去战胜睡魔怪。而最终成功的杀手锏,是“32个屁”。“屎尿屁”是儿童图画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对于特定年龄的孩子,它总能引发最酣畅的爆笑。于是,这个关于恐惧感的故事,最终会通过脑洞大开的情节,在孩子的笑声中化为欢乐和勇气。

  荒诞搞笑类型的童书并不好做,尤其在国内原创图画书市场上非常少见。在儿童文学、图画书领域深耕多年的彭懿,一直是一个喜欢创新,尝试新形式的作者,这本书就是又一次新的尝试。相比于以温情、教育为主的童书,闹剧式的题材更能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也能让亲子共读的时光有更简单直接的快乐。创作者要放下架子,让想象力充分发散,同时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图画书的规律,才可能成功完成这样的故事。另外,值得单独提及的是,“屎尿屁”和“睡魔怪”的题材对插画家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屎尿屁如何才能不脏,睡魔怪到底长什么样,都不是好处理的问题。但田宇笔下的画面虚实相合,生动而绚烂,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些困难。(李妍)

  《正方形》

  作者:(美)麦克·巴内特

  绘者:(加)乔恩·克拉森

  译者:信谊编辑部

  版本:信谊|明天出版社 2019年3月

  麦克·巴内特和乔恩·克拉森这对黄金搭档,是这几年风头正劲的童书作者,《穿毛衣的小镇》《山姆和大卫去挖洞》《狼、鸭子和老鼠》……每一本都妙趣横生,不仅在凯迪克奖等童书大奖上接连获奖,更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不少粉丝。《正方形》属于“形状”三部曲,同系列还有其他两本——《三角形》和《圆形》,不熟悉两位作者的读者,没准儿看到封面会误以为是给孩子讲述形状的知识启蒙图画书。但读完一本,恐怕就要一边笑一边想:是怎么想出来这样有趣的故事的?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几个小伙伴,各有各的性格,有时互相捉弄,有时付出真心,在简单的情节剧中碰撞出丰富饱满的情绪,还给大小读者留出了可思考的空间,比如从《正方形》,就可以引申出关于艺术创作与天才的话题。巴内特的故事总是有独特的脑洞和舒缓的幽默感,情节不复杂但节奏感极佳。克拉森的图画常走极简主义的路线,几个形状,仅凭有限的动作和标志性的眼睛,竟然就演绎出了各自的情绪和小心思。其实,做这些复述和概括都有点苍白,因为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特别能让人感受到图画书独有的魅力。(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