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作者:(美)马里乌斯·詹森

译者:曾小楚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5月


《死亡之书》

作者:(美)舍温·B.努兰

译者:杨慕华

版本: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3月


《芒博琼博》

作者:(美)伊什梅尔·里德

译者:蔺玉清

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年7月


《守护者》

作者:(美)丽萨·温盖特

译者:徐培培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9年6月


《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6月

  主 打

  《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

  作者:(美)马里乌斯·詹森

  译者:曾小楚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5月

  在坂本龙马去世的百年之后,他借着历史小说和电视剧的重重“造势”,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完美的民族英雄”,名声远超“维新三杰”。在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坂本龙马》里,坂本龙马武功高强、豁达开朗,承载着许多日本人的期望。以司马辽太郎为代表对坂本龙马的符号形象建构,是否与真正的坂本龙马相一致?到底坂本龙马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来自穷乡僻壤的低级武士如何成长为维新领袖?并如何一步步走入时代中心,并青史留名?

  在《剑桥日本史》主编詹森的代表作《坂本龙马与明治维新》里,詹森用丰富的细节和详实的一手材料,为我们揭开坂本龙马的真实生活。更为关键的是,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坂本龙马的私人生活,而更用文字记述了日本在大变革时代下,从天皇、幕府到下级武士的思想挣扎和震荡,描绘了明治维新前丰富而广阔的社会图景。(徐悦东)

  生活

  《死亡之书》

  作者:(美)舍温·B.努兰

  译者:杨慕华

  版本: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3月

  近两年,死亡教育成为公共媒体上讨论的焦点之一,而在事关死亡观的问题上,舍温·努兰医生的《死亡之书》是本绕不过去的经典作品。关于死亡与死亡过程的论述或书籍,很多是聚焦于情绪与感性层面,尤其是如何帮助我们应对死亡的伤痛。但舍温·努兰花了更多笔墨聚焦于不同疾病如何夺去我们生命的活力的具体过程。

  在本书中,舍温·努兰选取了心脏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艾滋病、癌症等具体的重病场景,详细描述了人的生命如何消退。基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审视,让人类面对死亡时,多了一个有力的帮手,它当然无法逆转死亡的结局,但它的确能帮助人类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进而有力量去选择一种更体面的死亡。对于疾病与死亡,以及背后一系列不得不做的选择,如果我们能比较熟悉它们,就能减少焦虑,只要环境许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舍温·努兰相信,我们在死亡中企求的尊严,必须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死亡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

  (张婷)

  文学

  《芒博琼博》

  作者:(美)伊什梅尔·里德

  译者:蔺玉清

  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9年7月

  “芒博琼博”(Mumbo Jumbo)意为“胡言乱语”。美国小说家伊什梅尔·里德也正用此方式写出了这本后现代作品。这本小说里随处可见政治隐喻的符号。例如政府相信人们患上了一种名为叶斯格鲁的传染病而不断跳舞,一个虚拟的团体壁花会认为黑人是这种病毒的宿主并随之发起净化运动,伏都教巫师帕帕·拉巴斯在基地实施巫术疗法并寻找文本进行反击……听起来很像是翁贝托·埃科写了一本反乌托邦的科幻小说。但伊什梅尔·里德写下的皆是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历史,包括美国白人对黑人文化的歧视与打击,以及“新黑人”文化运动的兴起。

  由于对白人文化、女权主义和精英阶层的讽刺,使得《芒博琼博》成为了一本在美国黑人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小说,哈罗德·布鲁姆也将此书列入了“西方正典”的备选名单。对国内读者来说,里德在书中描述了大量的非洲音乐与宗教仪式,海地伏都教,拉格泰姆,蛋糕舞,卡巴莱……这些可能成为理解《芒博琼博》的文化障碍,但也正是因此,在以艺术形式重现黑人文化与政治交织影响的年代这一点上,它显得无可替代。

  (宫照华)

  《守护者》

  作者:(美)丽萨·温盖特

  译者:徐培培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9年6月

  在1920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田纳西儿童之家”收养组织头目乔治娅·坦恩,暗地里打通医院、警察以及政府部门,专门掳走贫穷家庭的孩子卖给富人家庭,甚至包含一些好莱坞明星家庭。三十年的时间里,乔治娅·坦恩靠贩卖儿童赚了数百万美元。在丽萨·温盖特写下《守护者》之前,芭芭拉·比桑茨·雷蒙德曾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在2007年撰写了纪实作品《偷婴儿的贼》,据她统计,坦恩卖掉了5000多名儿童,并因疏忽而杀死了数十名儿童。

  显然,这是美国历史上一桩真实而黑暗的慈善丑闻。温盖特认为,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根据幸存者讲述的内容,温盖特虚构了住在密西西比河船屋上的福斯一家七口,以及书中的部分细节,讲述了主人公里尔因为强制收养而被迫与手足天各一方的人生:一个暴风雨之夜,因为妈妈难产,爸爸紧急将她送往医院,孰料就在第二天,12岁的长女里尔和她的四个弟弟妹妹被警察强行带走,送往“田纳西儿童之家”,成为了这里待领养的孤儿。直到2017年,律师艾弗里返乡照顾父亲,才在造访养老院时,无意中揭开了这一切。书中小女孩里尔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顷刻之间变得支离破碎,收养组织的心狠手辣更令人发指。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丑陋不应该被忘记,也从来不会被忘记。

  (何安安)

  经济

  《繁荣与衰退:一部美国经济发展史》

  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6月

  在世界经济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能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美国也不例外。导致增长减速或停滞的因素各有不同,而对于美国,前些年被论及、被反思较多的是金融危机、产业向全球转移和贫富差距,这些因素产生的影响自然不可低估。不过实际上,面临这些因素挑战的,即便不包括每个经济体(如产业转移)也至少包括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差别在于如何去归因、评估和调整。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将今日美国一路往回追溯,从全球化的产业转移、罗斯福新政到南北内战,再到更早些时候的英属殖民地。在这条路上,他认为造成美国繁荣或衰退最关键性的变量是整个美国——上自经济和社会政策、下至企业和人们的观念--处理“创造性破坏”的态度和方式。“创造性破坏”由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它指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革新既产生创造,也带来失业等破坏性后果。格林斯潘因长期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而为更多人熟知,他靠他的政治经历和经济思维指出美国衰退首先源于整个社会能处理破坏性后果的能力在下降。在他看来,回避它或采用那些平等但不公平的举措都无助于避免衰退。

  (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