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且伤痕累累的童年,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对诗歌的热切希望,1956年夏天,21岁的布劳提根带上这些仅有的“财产”,来到旧金山,渴望成名。那时,金斯堡、凯鲁亚克已经宣告“垮掉派”的诞生。布劳提根身入其中,却谈不上多么重要。

  1961年,布劳提根在露营途中写成小说《在美国钓鳟鱼》,1967年出版时,这个边缘人物瞬间成为躁动时代背景下的新星,被嬉皮士们视为这场反主流文化运动的代言人。

  两次运动,布劳提根的角色有天壤之别,而当运动浪潮退去,他也渐渐被遗忘,直到1984年他用一颗子弹打穿自己的脑袋。大起大落的人生来到尽头,留下的,只有他的诗和小说,那些跳跃的诗意,幽默、反讽的语调。

  也许不止如此。除写作,布劳提根还把诗意延伸至诗行为,比如把诗歌印在种子袋上,袋子里是植物的种子,你可以把种子种进土里,就像栽种诗歌,诗集就叫《请种植这本书》。现在,当你搜索布劳提根的图片时,会偶然看到一些照片,有人一手拿着鳟鱼,一手拿着《在美国钓鳟鱼》,配文是“Cook with Brautigan”。除了文字本身,这也是布劳提根诗意的达成之处,且可与我们的行为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