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希望把《封神三部曲》打造成东方式的《指环王》。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自2014年8月《鬼吹灯之寻龙诀》公映之后,导演乌尔善便放下一切现有的“捞金”良机,扛起了一个投资总额达30亿的大项目——《封神三部曲》。今年五月的最后一天,北京文化公布了这一项目的相关信息,《封神》将以“三部曲”模式进行开发制作,影片将于2018年正式开机,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上映。

  这意味着,中国影坛终于有一位野心勃勃的匠人站出来,立志打造纯东方式的《指环王》。

  回溯乌尔善的电影之路,这位出生于内蒙古的导演,从拍广告开始,步步进击,2004年凭借独立电影《肥皂剧》获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奖;2011年执导的先锋武侠喜剧电影《刀见笑》又让他捧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导演奖杯。2012年的《画皮2》过7亿的票房证明了他的市场号召力;而2014年的《鬼吹灯之寻龙诀》则拿下了当年贺岁档过16亿的票房,当时位列华语电影史票房亚军。

  对于乌尔善来讲,“封神”势在必行,北京文化信心满满,初步为其投资近13亿人民币,旨在通过这位用品质与票房见证了实力的导演,擦亮“中国奇幻大片”的金字招牌。在此,我们不妨与乌尔善近距离接触,探寻他对《封神三部曲》倾注的热血与理想。

  IP打造

  太宏观太全景,改编是个大难题

  明代道士陆西星(一说为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知名的神话经典之一,书中讲述姜子牙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奇幻经历,将人、神、妖汇集一书,成就了波澜壮阔的神话史诗。

  早在《封神》项目启动之前,已有无数影视作品动过中国古典奇幻名著这块大“奶酪”: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的《西游记》,曾创下89.4%的收视率神话。与《西游记》原著齐名的《封神演义》,改编电视剧也多达七部以上,2016年暑期档曾公映过李连杰、范冰冰等主演的电影《封神传奇》。由此可见,中国古典的奇幻IP“热度”是电影圈永不过时的现象,从改编难度上来讲,更是西方国家很难复刻的灵感源泉,这就是为什么AMC电视网改编的美剧版《西游记》恶评如潮的原因。中国的神话故事,唯有东方人亲手打造才彰显其神采。

  新京报: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封神》应该是中国电影史上体量最大的大片,没有之一。从一个创作者本身,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拍这部电影的?

  乌尔善:《封神演义》是中国第一国民神话,我觉得在文化意义上它可能比《西游》还要重要。

  其实直接的起因是2001年看到了《指环王》,我很喜欢神话史诗电影,看到《指环王》之后就受伤了,我觉得应该中国人拍一个就好了,我们为什么没拍出来这样的电影?另外,其实《指环王》这个故事我之前也不了解,不知道有这么一本小说,后来才知道它是一个在西方世界里家喻户晓的读物,而且是列入了学校课本的,可能它的知名度相当于《西游记》在中国的知名度。我就想中国有没有同样的题材可以做成这样的电影,掰着手指头想了想,《西游》、《封神》这两个是有神话色彩的,可以做成奇幻电影系列的题材。但是《西游》和《封神》比较,真正可以跟《指环王》媲美的应该是《封神演义》。真正能够做成一个神话或者奇幻史诗的,其实唯有《封神演义》。因为《西游记》相当于是冒险题材,它是关于旅程的故事。但我当时只是有这么一个愿望,那时我还在做广告导演和艺术家,没有把它太深入地去考虑,所以就放一边了。

  2006年,我做了决定,我想要做主流的娱乐电影,把这当作我未来一个阶段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后就在做《画皮2》的过程中构思《封神》到底怎么去改编,怎么把它做成电影。在2012年,我宣布过一次要做《封神》这个项目的消息。但当时还没有确定用哪种方式去拍它,比如是把它做成完整的故事,还是挑出某个人物来做成传记,是做本纪还是列传呢?当时没有想得很具体。因为《封神》比较庞大,它整个的信息量,里面涉及的人物、事件都超过电影的容量非常多,即使做成电视剧也很吃力。我还去听了评书,听的是袁阔成那一版的,没听单田芳那版,我就想听听他怎么改编的,听评书也挺吃力的。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改编方式。

  新京报:为什么华语电影导演总认为《西游记》是中国最大的IP,他们没有太去涉猎封神题材,你觉得难度在哪里?

  乌尔善:其实也涉猎过,《封神》在邵氏时期六、七十年代拍了一些,但是可能作品质量没有《西游》那么好。更多导演选择了《西游》,并不是说他评判了哪个有价值,哪个没价值,而是《西游》改编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事件比较集中,一个章回基本是一件事,四个主角一直在,在电影化这一方面有优势。

  《封神》太宏观、太全景,这个在电影改编上是一个大难题。这是电影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电影容量有限,即使是再长的电影,三四个小时到头了,观众的腰椎能承受的时间也就差不多这个时间。但是《封神》恰恰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头讲到尾,人物那么多,人、仙、妖,最后还封了神,有几个国家、仙又分成两派、妖还分成小组织、人又分成了四个诸侯国一个宗主国。整个世界有点庞大,超过一般电影能够容纳的容量,即使拿美国的电影或者剧集去比较,它是像《权力的游戏》这种,能装下整个世界观。因为够长,每一季十个小时差不多,它已经六季了还没讲完这个事。

  《封神》电影改编难度在于容量,你要做出非常大胆的取舍能够把它装进电影的结构里来,才能用这个时间讲完故事。我们现在希望能通过(三部曲)把它装进来,三部曲不一定是三部电影啊,三部曲也有可能是六部电影,每部曲都有上下集,但是我们希望能够把它装进三部曲结构里面来。

  三部曲结构也是我们开始策划时逐渐找到的,因为《封神演义》原著100回,其实是分得很均匀的三段。第一回到第三十四回“飞虎归周”,讲的是一件事:纣王无道诸侯反朝歌;三十五回到六十七回讲的是“三十六路伐西岐”;从六十七回姜子牙金台拜帅到一百回讲的是“武王伐纣、分封天下”。其实是很工整的三块,而且很平均,它已经形成了有可能切分的大段落。再看到南宋的武王伐纣的平话版本,它本身也是分的上中下三卷。我觉得这个结构本身是成熟的,所以就以这个基础来划分了三部曲。

 

 

  制作内幕

  365个神,一部电影装不下

  纵观好莱坞商业系列大片的成功,尤其是漫威与DC两家漫画巨头公司,为超级英雄题材架构了一个庞大的奇幻世界观,从《超人》系列、《蝙蝠侠》系列、到如今风生水起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好莱坞已经越来越倾向将英雄偶像们放在一部电影里吸引人气;《复仇者联盟》由此拿下全球过20亿美元的票房。

  目前,中国大片走“国际化”道路也成为市场需要,早在《画皮2》时期,乌尔善便邀请日本著名插画师天野喜孝参与电影的概念设计部分。《封神》更是一次国际影人的亲密合作,《指环王》制片人之一巴里·M·奥斯本已签约成为该系列的制作顾问,更有参与过《星球大战》和《独立日》的制作,曾为国产电影《寻龙诀》做过特效的美国特效大师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助阵;《卧虎藏龙》和《断背山》的编剧詹姆斯·沙姆士也获邀成为编剧顾问。如果说,《封神》的故事必须立足于东方特色,那么其制作流程及视效的考量,则是走在了全球最前端。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要打造成“封神宇宙”般的“复仇者联盟”,但漫威是先有单人电影、集合到一定数量后,再铺展宇宙。封神连拍三部曲的模式肯定不能按此操作,如何凸显某些人物的主线?

  乌尔善:365个神,还有几个肉身成圣的,四百多个人一部电影能装得下吗?肯定有取舍。所以先把我们中国有代表性的世界观、神话的世界建立起来。因为《封神》里面汇集了大量的中国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大融合,有很多可能性,但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建立起整个世界观。

  演员选择

  主角两男两女,要颜值高、爱电影

  “大投资+大明星”似乎已是中国大片的标配,张艺谋都会邀请一众人气明星共演奇幻大片《长城》。但是反观世界最顶尖的大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彼得·杰克逊,他们刷新全球票房纪录及观影体验的《指环王》系列和《阿凡达》,都并未起用大明星,将投资的大部分放在了特效制作上。

  《封神》在演员的考量上,同样剑走偏锋,主要角色全部通过“海选”的方式来打造,选角的触角甚至延伸到了东南亚、澳洲、欧洲,以及北美。八个选角团队致力于寻找有潜质的新人,放弃找明星,转而将投注在通过电影来造星的理想层面。

  新京报:听说《封神》的主要演员都将在世界各地进行海选,为什么?海选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训练?大致何时可以确定人数?听说这部戏你“拒绝流量小生小花”,这方面你是如何考虑的?

  乌尔善:因为我想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获得一些机会。(标准就是)男的长得帅,女的长得美;颜值高,爱电影。人数在开机前才能确定,我们现在选的是主角,主要在找男主角、女主角这四个主要的角色。

  两个男主,两个女主,年龄段比较小,16岁到25岁,因为年纪小,所以现成的明星里可选择的并不多,还是希望海选能够找到一些新的面孔。我也没有拒绝流量小生小花,我对演员的要求主要是“排他性”,——因为我们要拍一年到一年半,前面还有半年的训练期,所以大概会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他不能接别的项目,不能做其他方面的通告,因此对现在很多已经成名的年轻演员来说应该是不可能的。我们到时候拍战争戏,每天骑马打仗,摔一下脸坏了怎么办,再影响(流量明星)好几个亿的收成,这个不太合适。我不拒绝任何人,只要是颜值高、爱电影就可以。

 

 

  《封神》关键词

  价值观

  武王伐纣的故事发生在三千年以前,《史记》里面记载是两千年以前,武王伐纣平话是一千年以前,《封神演义》是五百年以前,但你比较这四个版本,说的事都不一样,都是在那个时代,那个角度,用这个故事讲的其实都是他们当代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改编,比如2020年我们出一部《封神》的电影,肯定不是帮陆西星或者许仲琳完成他的梦想,还是在于这个故事和现在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为什么要看这个故事。

  美学

  因为我们改编的原著基础是来自于《封神演义》明代这个版本,可能会把明代的一些美学特点,比如大量道教的神话传说,道教的水陆画、雕塑,这些元素作为基础。然后因为这个故事里讲的时代又是商周,会把商周文化作为一个辅助,结合在一起来创造一个电影化的世界。我对《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定义是一本架空的奇幻小说,它不是一本历史小说,不是一个对真实历史的记载,用历史还原的方式来拍肯定就拍砸了。它的视觉美学主要来自于道教的水陆画艺术,像永乐宫、玉皇庙,能看到一些元代道教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兼容一些商周时期的美学。把这两个美学系统结合在一起,原创一个新的、属于电影的视觉风格。

  场景

  我们已经做了半年的概念设计和美术设计,已经出了很多图,准备开始搭景了。原则上不会去国外取景,这个还是中国人的事,去国外取景有点丢人。中国的故事还是在中国拍会觉得更合理一点。

  动画预览在《封神三部曲》里面会做一部分,但不会是全片,因为一般做动画预览都是做那些跟视效配合得比较多的画面,或者战斗场面,但是我们的预览应该也不会少于两百分钟,像《寻龙诀》电影是110分钟,预览是60分钟。《封神》不会少于两百分钟的预览,因为有大量的法术、战斗的场面。

  故事

  肯定得激活,但怎么做现在还不能透露,其实看完《封神演义》,再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它很多情节是一样的,很多人物设计是非常类似的。像《封神》里面有邓婵玉和土行孙这一组,《水浒传》里就有矮脚虎王英和扈三娘这一组,《封神》里面有黄飞虎反出五关,《三国演义》里就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元代明代的评书艺人共用的一些桥段,其实很多东西是互相借用的。 口述:乌尔善

  采写/新京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