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塞尔·帕尼奥尔(1895—1974),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导演,法兰西学院院士。1895年出生于法国南方欧巴涅镇的一个教师家庭。大学学业结束之后,曾在马赛和巴黎任英语教师。后来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28年,发表讽刺喜剧《托帕兹》,一举成名。稍后,他又完成了著名剧本《马赛三部曲》:《马里留斯》(1928)、《法尼》(1929)、《凯撒》(1931),从此蜚声文坛。1946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接着,他又转向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有《小天使》(1934)、《面包师傅的妻子》(1938)、《掘井人的女儿》(1941)等传世。这一系列成功的电影剧本的创作充分显示了这位普罗旺斯人的艺术才华。



到了1935年,他又重新回到戏剧创作的道路上来。1946年,发表了气魄宏大的五幕话剧剧本《犹大》。帕尼奥尔的小说创作,主要有自传体系列小说《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秘密时光》、《爱的时光》,以及长篇小说《山泉》等。马塞尔·帕尼奥尔同时还是一位翻译家。他的译作主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集》。


1973年底,马塞尔·帕尼奥尔因病一年内体重骤降10公斤。医院的最终诊断结果是他得了癌症。家属和医生本想向他隐瞒病情,但他还是知道了这个不幸的结果:“这些愚蠢的医生在我面前用拉丁语讨论我的病情。他们本该小心翼翼一些,因为我曾经翻译过拉丁文的诗……”


1974年4月18日黎明时分,马塞尔·帕尼奥尔用微弱的口气对守护在他身边的妻子说:“贾克琳娜,一个人是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成功的。”话音刚落,他就在巴黎的寓所里停止了呼吸。他死后葬于法国罗讷河口省拉泰勒公墓,他的墓碑上刻有他自己用拉丁语写的墓志铭:他爱过山泉、他的朋友和他的妻子。


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墓碑

 

墓志铭中提到的山泉,即马塞尔·帕尼奥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山泉》。小说以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形式,谱写了一曲献给外乡人的普罗旺斯挽歌。从爱恨的绝境到复仇的救赎,生命之泉永不枯竭;寓于人类命运的不解之谜,以普罗旺斯的真实血肉炽烈重演。


《山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山泉:让·弗洛莱特》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乡村的悲情故事。生活在繁华城市里的税务员让·弗洛莱特,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他一心向往的“左拉笔下的天堂”——他的出生地巴斯第德白房村,准备开始他梦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过生活的画卷并非如他所想的那样轻松顺利地展开。这个古老村庄的家族关系盘根错节,日常生活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村民们处心积虑地追逐自认为的“利益”,为那位想要实现理想生活的税务员的悲剧命运定好了旋律、基调与音符。


《山泉:泉水玛侬》是《山泉:让·弗洛莱特》的续篇。父亲让·弗洛莱特艰辛劳作、奋斗受挫的悲剧命运,久久萦绕在女儿玛侬的心头……没有了房子、地产,她只能和母亲居住在山洞里,成了过着流浪放牧生活的野姑娘。一天,她偶然发现了令父亲悲剧发生的缘由。于是,一段段复仇、悔恨、赎罪与谅解的乐章,不断回响在普罗旺斯古老的巴斯第德白房村的上空。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部长篇小说竟脱胎于他拍摄的一部电影《泉水玛侬》(1952)。帕尼奥尔13岁时,在家乡听一个山民讲了泉水玛侬的故事: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的山村,村民围绕一处农场的水源发生的善恶恩仇传奇。这故事令他百感交集,自此深埋心头。40多年后的1952年,帕尼奥尔把这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拍成了电影。片中饰演玛侬的女主角,就是帕尼奥尔的妻子贾克琳娜。玛侬是山林中的野姑娘,身上既有野性的一面,又有善良的天使一面。贾克琳娜将这个人物形象演得惟妙惟肖,楚楚动人。可以说,电影《泉水玛侬》不仅是帕尼奥尔献给家乡普罗旺斯的礼赞,也是他为妻子谱写的一曲爱情颂歌。


《泉水玛侬》(1952),马塞尔·帕尼奥尔导演

 

十年之后,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回忆体系列小说《童年回忆》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肯定,他又有了创作小说的欲望。他重新梳理了拍摄电影时所收集的各类线索,以极大的热情写出了玛侬的故事和她的父亲让·弗洛莱特的故事。小说出版后,再次引起轰动,成为帕尼奥尔晚年的代表作。


《山泉》的故事并没有到此就结束。这部诞生于电影的小说,20余年后,又回归于电影。1985年,享誉世界的法国名导克洛德·贝里决定将这部巨著完整地搬上银幕。电影剧组在小说的发生地欧巴涅的山林中安营扎寨。用九个多月的时间,以一种忠实完美的精神进行拍摄。这就是1986年一经上映就好评不断的《恋恋山城》和《泉水玛侬》,影片先后荣获第5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影片等重要奖项。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三大影帝联袂出演,著名演员热拉尔·德帕迪约将让·弗洛莱特身上的理想主义情怀、真诚良善的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伊夫·蒙当和丹尼尔·奥特伊饰演的叔侄,虽然一肚子坏水,但人物形象始终丰满立体、有血有肉,奥特伊更是凭此片荣获第12届法国凯撒奖最佳男演员。在《泉水玛侬》中,法国著名女星艾曼纽·贝阿又给玛侬这个角色增添了一种新的韵味和风姿,时年23岁的贝阿也因此获得第12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女配角。

 

《恋恋山城》(1986),克洛德·贝里导演     《泉水玛侬》(1986),克洛德·贝里导演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曾说:“帕尼奥尔从‘马赛三部曲’起步营造自己的充满南方情调的人道主义,随后在乔诺的影响下,从马赛转向内地,从《泉水玛侬》起,他又发挥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为普罗旺斯谱写内容广泛的史诗。”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董强也充分肯定了帕尼奥尔的成就,他说:“帕尼奥尔长于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一种略带距离的温情和天生的幽默情怀,描写小人物的种种生活境遇,在他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一种生活的睿智,一种加缪在描写托尔教堂倒映在索格河中时感受到的智慧。”

 

《山泉》书摘节选:

 

因为通往村子的大路,到林荫大道那儿就算到了头,所以在村子里很少见到“外乡人”。村民们对他们的生活现状很满足,除了到欧巴涅镇的集市上去卖蔬菜外,平时很少下山。一九一四年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人们在农户里还可以见到一些只会讲山区普罗旺斯话的老头儿、老太太。他们常常让从军营里回来的年轻人“讲讲马赛”。他们对那些竟然能够生活在到处是嘈杂的声音,在街上和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陌生人摩肩接踵,而且到处都可以碰见警察的城市里的人们,感到十分奇怪。


不过,巴斯第德村人很喜欢闲聊,即使被人家戏弄了一番,也满不在乎……但是,在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神聊的时候,他们都严格地遵守巴斯第德人的第一条规矩,那就是“不管别人的事”。


村民们的第二条规矩是,必须把巴斯第德村看成是普罗旺斯地区最美好的村庄,远比翁布雷村,或者有五百口人的吕依沙戴尔村重要得多。


像在所有的农村里一样,这里也有嫉妒、竞争,甚至因为遗嘱被焚毁或土地分配不均,结下难以消除的仇恨。但是,面对着外来的侵害,比如对从翁布雷村闯入的偷猎者,或者对从凯斯宾来的采蘑菇的,巴斯第德人则团结成一个整体,随时准备去斗殴,或者到法庭上去集体作伪证。这种一致对外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以致使梅德利克一家人,尽管与开面包店的一家人结下了世仇,他们还是一直在这个面包店里买面包,不过只用手势而从不说一句话罢了。梅德利克的家在山上,离翁布雷村的面包铺更近些,可他们却毫无道理地不肯吃“外乡人”的面包。


巴斯第德村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吝啬,一种病态的吝啬,原因是他们实在太穷了。他们拿麦子或者蔬菜去换面包,为了得到几块排骨,他们得给卖肉的一只鸡,或者一只兔子,或者几瓶酒。至于他们偶尔从欧巴涅镇集市上带回来的一点儿钱,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下子就不见了。只有在挑担的小商贩来到村子里时,为了买一双绳底帆布鞋,一顶鸭舌帽,或者一把枝剪,人们才会见到那些五个法郎一张的票子。

 

(本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新京报记者 宫子

编辑: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