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波折不断,但事实上早在17世纪,他们就已经为要不要君主制打了数十年内战,君主制也因此丧失了他的统治基础。被誉为“现代政治学之父”的思想家霍布斯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传统观点认为,他的政治哲学正成形于此。

晚年的托马斯·霍布斯。

 

霍布斯曾经在他的名著《利维坦》里提出了自然状态假说,在霍布斯看来,国家就像一个伟大的巨人或怪物(利维坦)一般,它的身体由所有的人民所组成,它的生命则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断动乱的原始状态。而今这部出版于英国战火暂停、共和国成立后的1651年的著作,已经成为举世皆知的政治学名著,《贝希摩斯》一书则是霍布斯在晚年所作的姊妹篇,叙述始于1637 年导向内战的政治时代,终于 1660 年的查理二世复辟。“贝希摩斯”一词同样出自《圣经》,为上帝用黏土创造的陆地怪兽,和海上怪兽“利维坦”的命名遥相呼应。在《贝希摩斯》一书中,霍布斯回顾了英国1637-1660年的政治动荡,揭示了英国内战的根源,这本书在其政治思想史上,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了解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实例。

 

《贝希摩斯》, 【英】托马斯·霍布斯 著,李石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

 

4月14日,在北大书店内,《贝希摩斯》中文版译者李石与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唐文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陈伟针对霍布斯的这部晚年遗作展开了对谈,为读者重新发掘这部经典著作的成书趣事,以及该书对于霍布斯在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价值。

 

“贝希摩斯”在霍布斯生前并没有出版

 

该书的译者李石首先谈到《利维坦》和《贝希摩斯》之间有着某种非常紧密的关系。李石提道,在世界历史的划分当中,英国革命被许多史学家当作是整个现代史的开端,而《贝希摩斯》这本书是霍布斯对于这段现代史开端亲历亲述的著作。而之所以以贝希摩斯这个怪兽来命名,是因为霍布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及该书的标题是“贝希摩斯”,却把这一名字书写在手稿的扉页上,通过其他一些通信也可以印证,贝希摩斯是这本书最合适的标题。

 

李石表示,《利维坦》以《圣经》怪兽利维坦命名,实际上是把利维坦作为国家的主权者,而且在霍布斯的政治学著作中,主权和主权者都是尤其重要的概念。同样,贝希摩斯也是对宗教背景之下教权的一种隐喻,“英国革命最开始是因为教派的纷争而引发的一场宗教革命,在霍布斯所处的时代,宗教纷争非常激烈,而教权和政权之间的斗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与《利维坦》相对应的,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权力,就是教权。”李石注意到,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在一些论述中,将“贝希摩斯”当作教权的代表。


活动现场,李石(中)谈到了《贝希摩斯》这部经典著作的成书趣事。

 

《利维坦》是霍布斯整个政治理论的呈现,李石注意到《贝希摩斯》在论述方式上与《利维坦》有很大不同。在《利维坦》中,有证明、有观点、有论证,是一种思辨的论述方式。而《贝希摩斯》是一部政治史作品,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完成,包含了对话、史实、争论、文件等描述。选择以对话的形式来写,是因为在西方哲学的源头,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有思想都是以对话的形式产生出来的。在政治哲学当中,对话的关键意义,在于辩证法的演变。虽然在柏拉图之后,很少有人再用对话的形式书写,但霍布斯希望借助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用长者和学生的身份,比较隐蔽地表达自己比较偏激的政治观点。

 

《贝希摩斯》这本书写于约1668年,是霍布斯晚年的一部著作。李石提道,这部书写出来后,献给当时复辟之后的国王查理二世,但查理二世没有允许它出版。“为什么不允许它出版?因为查理二世当时顾及教会的意见,顾及教会对于霍布斯的看法。”李石说,霍布斯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宗教年代,但他却站在国王的立场上,认为教权和主权都应该属于国王,还时常在论述当中抨击英国教会。

 

李石认为,霍布斯很有可能是一个隐蔽的无神论者,他是保王党。李石曾经于2017年向牛津考订版《贝希摩斯》的编辑询问霍布斯终身未婚的原因,但编辑却认为霍布斯很可能结过婚,只是没有去教堂举行婚礼,并由此推定他很有可能是无神论者。在西方特别是英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无神论者可能会招来很多人的偏见。李石说,该编辑向自己提道,有一位思想史家考察到,霍布斯有一个佣人经常给他打扫卫生,他和这个佣人可能是婚姻关系,但他不会去教堂,是无神论者,所以在传记当中记载他没有结婚。在霍布斯去世几年后,一个非常机缘巧合的时刻,出版商才得以出版这部著作。

 

“贝希摩斯”是为了获得世俗权力的怪兽

 

唐文明注意到《贝希摩斯》其实有两个视角,一个是英国史的视角;另外一个是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唐文明提到这其中有两个主题,其中有一个是公民宗教的问题。

 

在《贝希摩斯》中,霍布斯讲到了查理一世和议会斗争被杀头,后来经过真空时期,克伦威尔当上护国主,然后再到查理二世回归。所以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两次提到“国王的回归”。唐文明说,站在世俗的角度,利维坦恰恰是秩序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说,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至少已经趋于中性化,但贝希摩斯仍然是一个怪兽,贝希摩斯是为了获得世俗权力的怪兽。站在霍布斯的立场上,这绝对是很坏的怪兽。

 

“《贝希摩斯》讲的是国王和议会的斗争,但是国王和议会斗争的根源是什么?是世俗的政治权力跟宗教权力、教会权力之间的关系。”霍布斯提到最近出版的《公民宗教:政治哲学史的对话》一书,公民宗教一次最早是由卢梭提出,但罗纳德认为,卢梭提出公民宗教的概念,有可能来自于霍布斯的宗教崇拜。

 

《公民宗教:政治哲学史的对话》,【加】罗纳德·贝纳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唐文明提道,公民宗教是欧洲的历史问题,指向宗教权威与政治权威的冲突及如何解决。“所谓宗教权威,在欧洲历史上主要是基督教的教会权威,中世纪有一个教皇革命,教皇有自己的政治。”唐文明说,公民宗教理论立论的地带是介于古代的神学政治,霍布斯担心宗教权威超过世俗政治,使得国家不能统一,一个人既作为教徒又作为国民,同时效忠于两个权威造成分裂,所以他希望能够把教权放在世俗权威之下,在西欧或者欧洲历史上这是非常重要的。

 

唐文明发现,《贝希摩斯》对大学的理解也非常有意思,他认为大学是教皇的阴谋,在书中说大学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特洛伊木马。这可能跟欧洲大学的起源与教宗、梵蒂冈等有很大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并非如此。在欧洲历史或者大学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前身。

 

《贝希摩斯》整本书的对话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为什么会引发英国内战,英国内战的原因以及它的根源。霍布斯追溯到宗教和主权的关系,讨论了什么是精神权力、什么是世俗权力、教会应该拥有哪些权力、国王应该拥有哪些权力,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第二部分是当时议会派和保王派之间的斗争,对双方发表的很多声明、法令和辩论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对整个内战历史的概括,比如主权的轮换。显然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奠定整个现代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的政治思想的时代。

 

霍布斯至今影响巨大得益于现代化论述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霍布斯的《利维坦》被陈伟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两本代表性著作。而两本书之中,霍布斯的《利维坦》更加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思想,“你一旦深入进去以后就会被他那种清晰的、理性的思考所折服。他是展示一种独特现代政治哲学或者相关科学的一个人。”

 

《利维坦》是霍布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贝希摩斯》创作于《利维坦》之后,陈伟说,这两本书都是理解霍布斯成熟思想的重要依据。他注意到,霍布斯并没有过多讲述英国内战的历史,相反他分析了内战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了教会和大学。霍布斯提出了自己的结论,拥护和平,反对内战,“他认为内战爆发,臣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陈伟提道,霍布斯把现代政权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强调的一个核心道理是保护和服从的关系,但有些人领会不到服从是臣民的义务,霍布斯在《贝希摩斯》里提到了很多相关的义务和责任。当然,如果看过《利维坦》,就会发现,权利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整个国家是从个人的权利往前推导逐步产生的,所以两本书对照着去看会好一些。”

 

“霍布斯之所以到今天还发挥巨大的影响,不是由于他是保王派,虽然他当时确实支持王党。而是由于他的论述方式非常现代,基于完全彻底的个人主义、个人的权利和自我保存,推导出现代政治秩序。”陈伟指出,霍布斯强调现代政治秩序的核心是安全,而不是自由。他注意到霍布斯反对所有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中间力量,“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霍布斯讲得非常清楚,就是清晰的个人再加上清晰的主权。”陈伟也提道,对于霍布斯的研究,也并非全然赞同,比如埃里克·沃格林就是一种批评的态度,但我们依然要发现霍布斯的伟大之处。对比阅读《贝希摩斯》,有助于了解《利维坦》中政治观点的诞生历史背景,以及之后产生各种争论的缘由。

 

霍布斯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整个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他亲身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巨大变革,他的政治理论正是对这个变革的反思。李石说,霍布斯重要的意义在于他对于现代政治制度,以及现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性。李石提道,大部分学者将霍布斯视为现代政治学之父,是因为他提出或者重新发现了“权利”这个概念,构建了社会契约论,并且亲历了这个巨大的历史变革,《贝希摩斯》在其中倾注了许多霍布斯自己的情感,是一个政治思想家写的政治史的著作,而这是非常独特的。在回答现场读者问题的环节,陈伟还补充说明,霍布斯的学说不是没有上帝,他的学说标志着西方宗教改革的完成。宗教对西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霍布斯强调宗教成了个人的私事。

 

作者 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 安也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