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联会址纪念馆”微信公号刊登的讣告,著名作家、左联盟员丁玲的丈夫陈明于2019年5月20日凌晨1:50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陈明,原名陈芝祥,于1917年农历正月二十出生于江西鄱阳湖边的小华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绅士,有四个儿子。陈明的父亲是次子,而陈明的大伯是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北京的海关税务司做事。陈明10岁时,便随大伯住在北京东单栖凤楼,并到东单象鼻子中坑的北师附属小学三年级插班学习。1930年陈明的大伯调往上海,他又随其家迁往上海,并在培成女中附属小学读了半年高小,同年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二中。

 

1933年秋,陈明被录取到上海麦伦中学(现继光中学)学习,并在学校里受到历史老师、中共地下党员曹亮的影响。此外,他还与志趣相投的同学组织话剧社,成为学校未名剧社社长,组织演出了《扬子江暴风雨》、《放下你的鞭子》等话剧,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陈明

 

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陈明参加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积极投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游行集会和示威活动。他很快成为了麦伦中学的学生自治会主席、上海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在1936年春天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随后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明于1936年秋天考入上海商学院。次年1月底,由于他的身份引起了当局的注意,经中共党组织安排,陈明离开上海经北平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并于1937年5月抵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第四大队学习,并成为了延安抗大文艺活动骨干。

 

在“卢沟桥事变”后,陈明参加当时由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任宣传股长。丁玲比陈明早半年到陕北,她曾是上海“左联”主要负责人之一,到延安后又当中国文艺协会主任。陈明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内认识丁玲。他们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和西安国统区开展抗日宣传。在西北战地服务团期间,陈明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成为丁玲的得力助手。

 

1942年,陈明与丁玲结婚,开始了他们四十年患难与共的生活。他们没有再要孩子,陈明对丁玲的儿女视若己出。陈明也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新中国成立后,陈明去了国家电影局,并创作了《海港生涯》的电影剧本,他还将戏剧《六号门》改编为电影剧本,后来,他还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改编为电影剧本。

 

1953年的全家合影。前排丁玲、蒋祖慧,后排蒋祖林、陈明。

 

在丁玲生命的辉煌中,无不凝聚着陈明的心血。晚年病中的丁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创作上都离不开陈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如果没有陈明,我一天都活不下去。”

 

陈明晚年为丁玲作品的修改、整理、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1986年,在丁玲去世后,陈明任“中国丁玲研究会”顾问。他完成了《丁玲文集》一至六卷的校勘、七至十卷的编辑和校勘工作,编辑出版了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作品集《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陈明书信集《书语》,还撰写出版了《我说丁玲》、《我和丁玲五十年》等作品。


作者:徐悦东

编辑:徐悦东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