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徐悦东

 

据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今年7月23日发布的报告,美国私立大学的倒闭率已经上升到每年约11所,而且预计这个比率还会增加。

 

事实上,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早在2015年9月就已经预测,美国私立大学的倒闭率将在2017年时翻三倍,即达到每年倒闭15所大学。虽然这个预测结果并未达到,但美国私立大学的倒闭率仍发生了显著的上升。

 

美国私立大学的倒闭率。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指出,虽然美国私立大学的抗压能力很强,但学费收入下降和学校支出的上升,使许多私立大学陷入困境。这与美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刻关系。在美国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适龄年轻人口减少,也是这些私立大学陷入财政困境的结构性原因。

 

这其中,总支出不到1亿美元的750所小型私立大学面临着最大的财政压力,他们越来越难用收入来弥补学校运营的成本。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指出,有约五分之一的小型私立大学处于财政危机之中。

 

而这些面临财政困难的私立大学里,包括了许多文理学院和艺术学院。文理学院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种类之一,一般奉行博雅教育、并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学规模小而精。文理学院注重综合教育,其课程设置以人文艺术等基础学科为主。因此,这也是人文学科在美国衰落的一个症候的体现。

 

人文学科为何会陷入财政困境?

 

纽约市立大学英语系助理教授Leigh Claire La Berge在《洛杉矶书评》发文认为,自从19世纪美国大学学科制度化之后,人文学科在美国的教育系统里就开始走向衰落。早在1902年,安德鲁·卡内基就曾抱怨人文学科教育对经典的依赖:“我们的大学生一直在学习一些发生在遥远过去的微不足道的争论,还要掌握许多早已经死亡的语言。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就像他们准备在另一个星球生活一样。”因为在那个时期,古希腊文、拉丁文以及西方传统的经典著作,都是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元素。


安德鲁·卡内基

 

虽然在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倾的“文化革命”后,人文学科学习的内容发生了许多变化,古希腊文、拉丁文和传统经典已渐渐淡出教学舞台,但是,现在依然有许多人嘲笑,人文学科不过是一个充斥着称赞女性、同性恋和有色人种的术语和废话的话语垃圾场。

 

在新自由主义时代,大家对人文学科的衰落有一种经济学的解释。这种逻辑认为,人文学科本身,尤其是文理学院提供的人文学科教育,并不具有规模效益。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的办学成本并不会明显下降。更糟糕的是,这个规模的本身,随着美国大学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而萎缩:2018年美国大学的入学人数比2011年少了近一百万人。据美国教育部预测,美国的私立大学的合并和倒闭案例,还将在未来几年里快速增长,现在已有25%的私立大学出现了财政赤字。

 

这种叙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不能简化为文理学院本身的问题。近年来,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和社会上的私人捐赠,的确维系了许多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转。但是,这和公司融资很不一样,因为人文学科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这使得许多进入私立大学的资金并不会流向人文学科,并使得人文学科在高等学府里遭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对于“务虚”的文理学院来说,这种打击更甚。

 

大学扩招导致了人文学科的萎靡?

 

“美国军人权利法案”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个法案是美国“凯恩斯主义时刻”的标志。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的艺术、公共文化的教育都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直接出资资助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如城市社会学家Sharon Zukin说的那样,政府在艺术方面庞大的公共开支使得许多未融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将艺术作为他们的第二职业,以至于当时在美国,有超过一百万成年人认为,他们的职业与艺术有着某种关联。


Sharon Zukin

 

随着美国大学的扩招,美国大学生的数量在增加,美国的大学收入也在增长。此外,美国的大学生在那时也开始变得激进。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大学生甚至要求上大学要有“学生工资”。在经历了1969年到1975年激烈的抗议之后,纽约城市大学宣布了一项公开招生的计划,其中包括了免费的课程。

 

不过,这种凯恩斯主义式的政策总会遭到非议。像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就注意到了美国大学的扩招,他怀疑低学费与激进的学生运动之间存在着联系。此外,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越战的巨额战争支出等原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这有助于他鼓吹新自由主义的处方——减少政府拨款,增加学生贷款。

 

减少政府拨款,意味着美国的大学对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支持将要经历结构性的变化。大学对于学科不再是资助关系,而是投资关系。自然地,人文学科和艺术自然就不会是香饽饽。而在1980年通过的《拜杜法案》之后,许多公共科学研究也开始私有化。

 

当时,美国的大学学费也开始了猛增。学费上涨意味着更多学生选择学生贷款。这种贷款不能通过宣布破产来解除债务,而这意味着更多学生会选择回报率高的专业。同时,这使得人文学科的入学率遭到断崖式下跌,哲学、历史学、语言和英语这四大人文学科授予的学位总数在近20年来首次面临不到10万的危机。其中,历史学首当其冲,2017年美国历史专业学生只有两万四千余人,比十年前少了近一万人。有些学校也因此取消一些的人文学科的课程和学位。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国的大学已经削减了651个外语课程项目。


学生贷款使得许多学生在毕业后背负着巨额债务。

 

截至2014年,超过75%的学生贷款是由美国财政部担保的。美国的大学越来越多地转向债券市场,为其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资金。这些债券由于有着学费不断上涨的预期,为机构投资者和富裕的个人投资者的财产保值提供了一个低风险且免税的安全港。

 

这种政策的后果之一就是,取消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诸多区别。实际上,美国的诸多公立大学基本上也由私人资助,他们越来越不需要政府的资助。另外,大学作为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界限也正在被模糊。因为有些私立大学的所有者可以通过其非营利性获得可观的利润。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几乎可以不付房地产税,而且非营利组织还可以免税发行市政债券。

 

人文学科是高等教育非营利性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它没法被直接估价或定价。在美国的大学制度化之后,人文学科就一直扮演着“贵族绅士”们博学生活的奢侈品。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种奢侈品似乎面临着“通货膨胀”,那些“贵族绅士”也不需要它们作为某种地位的价值和符号了。在营利逻辑的席卷下,人文学科虽然也为大学挣来一些钱,但在投入上,它们总可以被削减得比其他科目更多。

 

人文学科该怎么挽回颓势?

 

人文学科遭到了冷遇,许多文理学院将近倒闭。这使得许多人文学者们为他们的学科唱起了挽歌。许多人文学者不断强调,人文学科和艺术的批判性,对于这个社会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可是人文学科的“无用之用”。

 

这种情绪恰恰是人文学科症状的描述。它的背后依然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分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学科的抽象性和对批判性的强调,的确使他们曾在高校中扩张过一段时间,诸如种族研究、性别研究等新专业也在这个时期在各个学校遍地开花。

 

但是,这种扩张的背后是巨大的财政负担。政府向学人文学科的学生提供学生贷款和学校向人文学科的投资都很难收回。由于人文学科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吃香,选择学习人文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文科毕业生还要回流到学校这个体系里面教书,反过来还得让政府或学校出钱养着,贡献学费的学生又越来越少。这无底洞般的循环,使得人文学科很快被打入冷宫。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学科该怎么办呢?或许像工会学校、社区大学或继续教育学院这种公益性质的学校是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可能之地?有没有可能在当今的高等教育系统里,并行不悖地建立一种没有债务状态的、纯慈善的人文教育事业?这需要美国政府的支持和美国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许多人文学者在为人文学科唱挽歌之外,需要考虑的事情。

 

参考链接:

https://lareviewofbooks.org/article/a-market-correction-in-the-humanities-what-are-you-going-to-do-with-that/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quicktakes/2018/07/25/moodys-private-college-closures-11-year

http://enallagma.com/wordpress/2015/05/why-are-grades-higher-in-the-humanities-than-in-the-sciences/

https://www.nytimes.com/2015/03/03/business/some-private-colleges-turn-a-tidy-profit-by-going-nonprofit.html

 

作者丨徐悦东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