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叶秀山逝世。如今,在叶秀山逝世三周年之际,他的作品结集出版为《叶秀山全集》,这套文集集结了叶秀山生前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著、论文、散文、随笔、访谈和演讲等,共12卷,内容除了哲学史研究和哲学思想之外,还涵盖了美学、戏剧、书法、音乐等各个领域。


“从这个全集中,我们看到叶先生从古希腊哲学一直走到现当代哲学,从西方哲学一直走到中国哲学,他从哲学走到科学、走到宗教、走到艺术、走到音乐,这一路走得非常潇洒。”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卓新平这样评价道。

 

自2002年起,叶秀山主编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的学术版《西方哲学史》,还出版30多本的《纯粹哲学丛书》。9月7日,纪念叶秀山逝世三周年暨《叶秀山全集》发布会,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协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众人谈了谈叶秀山其人及其书。


《叶秀山全集》,叶秀山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叶秀山全集》的诞生

 

2016年的秋天,叶秀山在工作台上溘然长逝。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黄裕生,同时也是叶秀山的学生,在谈及全集出版历程时说:“三年前的今天,叶先生在工作状态当中离开这个世界。他没有遗嘱,他的作品就是他全部的嘱托;他没有告别,他的思想就是对这片土地一份最珍贵的祝福。”


出于对叶秀山先生的纪念,以及对其研究与思想的重视,在叶先生仙逝后,黄裕生、吴国盛等叶门弟子联系多方,开启了编撰全集的工作。


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副总编杨建平亲自带队,与叶秀山的学生们组成了编委会,他们磋商编辑原则、工作进度等细节,书稿按照工作进度一环扣一环,并按计划完成。叶秀山的学生们则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编撰工作,进行校正错字、漏洞字以及西文拼写方面的错误,以及处理一些重复部分等工作。历经三年的艰辛工作,12卷的《叶秀山全集》终于问世。


9月7日,纪念叶秀山逝世三周年暨《叶秀山全集》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摄影:黄炜)


叶秀山如何在康德哲学意义上寻求理性的纯粹和自由?


叶秀山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叶秀山全集》收录了他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无尽的学与思》、《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学与思的轮回》、《启蒙与自由》、《哲学要义》、《中西智慧的贯通》、《美的哲学》等重要专著和论文,这些著作与他的精神追求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李秋零在回忆叶秀山晚年时说,叶先生对三个词念念不忘,那就是“纯粹、自由和理性”。按李秋零的理解,所谓纯粹是指不为物质所动,不为生活所迫;所谓自由,是由纯粹而争得的思想自由;所谓理性是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出来的人对万事万物的思考。因此在李秋零与叶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谈论最多的是康德哲学。如何在康德哲学意义上寻求理性的纯粹和自由,也被叶先生写成文章,体现在这套全集中。


这份纯粹也正是叶秀山可以被称为哲学家的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认为,叶先生坚持沉浸学术,不为外界所动。叶秀山很少参加会议,甚至学术会议都不参加,更不用说和学术无关的会议,同僚和后辈一般都是在他的工作间里才能见到他。清华大学校务委员谢维和就说,他在社科院哲学所读博士时,读书遇到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常跑到叶先生那个小小的房间求教,他只问一两个字,但叶先生的讲解非常详尽。


北京大学教授赵敦华也回忆说,他去工作间找叶先生时,整栋楼的灯都灭了,只有一间房亮着,房门上就写着叶秀山。他冒昧敲开了叶先生的门,那时叶秀山正在看福柯的书,还写了密密麻麻的笔记,看他过来就和他兴致勃勃地谈福柯。


叶秀山


其实叶秀山是一个对许多事物都很有兴趣的人,他喜欢学术、书法、音乐、戏曲等等。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回忆,叶秀山不厌其烦收集一张唱片的各种各样的版本,他的音响经常更换,因此,彭刚开玩笑地将叶秀山称作“一个享乐主义者”。


但是,叶秀山玩物不丧志,彭刚引述了叶秀山爱说的一句话,即“我们学哲学的,无论做什么最后都要攒成一股劲,最后全部用到自己思想上。”叶秀山偏爱苏联时期的一个作曲家,叫普罗科甫耶夫。他还因此写了一篇文章,由这位作曲家作曲的构思及过程引申开来,去谈论哲学思想的问题。


叶秀山如何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西方哲学?

 

上世纪50年代,叶秀山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教授,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叶秀山一生始终坚持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去看西方哲学。


叶秀山所留下的这些文字,是对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记录,特别是近40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变化的思想缩影。山西大学哲学系江怡教授赞道,叶先生的两卷本《古希腊哲学研究》、《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以及《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应该看作改革开放之初国内西方哲学的鼎力之作。


而叶秀山的《现象学和存在学的研究》又开启国内外国哲学研究的先河,为后来者打开思想大门。他的美学著作早已经成为国内近40年来美学研究的经典,他的《启蒙与自由》、《科学·宗教·哲学》,以及撰写的《西方哲学史》(第一卷、总论),代表了目前国内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并且也将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当代哲学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西方哲学史(第一卷)》,叶秀山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版


在叶秀山这些著作中,不仅有纯粹的哲学,还有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静在重读了叶先生两篇文章后,感叹叶秀山中西贯通的学养深厚。一篇是叶先生谈老子思想,另一篇是漫谈庄子的自由观,在这两篇文章中能看到叶先生要贯通中西的努力。在读庄子和老子的时候,叶先生将老子所说的“自然”与希腊哲学进行对照和融合,以探究自由这个哲学问题。


叶秀山坚守着一个本地性的位置去做学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汀阳说:“他的读法是用落实在个体生命之上,以个体生命的身份来跟经典对话,同时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用的又是一般的我思。所以个体生命和一般的我思都失去了文化的限定性,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西方人,而是一个一般人。所以,他做的西方哲学不是像西方那样的哲学,而是后来我意识到,试图用个体的生命和一般的我思创造中国自己的西方哲学,他一直认为中国肯定是非常需要西方哲学的,但是并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样的西方哲学,而是一个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西方哲学,就像我们既然有科学,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西方哲学。所以,他以生命的方式去解读西方哲学,就显然不是施莱尔马赫式的解读,而是狄尔泰式的解读,从体验达到理解,叶老师和西方哲学就变成一体,他的生命和西方哲学变成一体,他是一个中国人,这种方式成功地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自己的西方哲学。”


社科院研究员吕祥认为,中国的哲学可能在未来,现在已经开始萌芽了。他说,未来的哲学大概是这样一个格局,我们的脑袋应该是希腊式的,但是我们的心是中国的,就是一个中国心一个希腊脑,在未来会有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的哲学。这也是叶秀山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丨李颖

编辑丨宫照华

校对丨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