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在读”,与大家分享的是,文化客厅第十二期的嘉宾,著名非虚构作家、媒体人袁凌。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获得2014年归园雅集年度散文奖,2015年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非虚构作家,2017年新京报·腾讯年度致敬青年作家奖。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特稿作品获得2012年、2013年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已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我们的命是这么土》《在唐诗中穿行》《青苔不会消失》《世界》等书。其中《青苔不会消失》获得2017年新浪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腾讯年度华文好书,《世界》获得2018年南都十大好书。《寂静的孩子》是其2019年最新非虚构作品。


新京报:最近在读哪些书?

 

袁凌:在读一本格雷厄姆的小说集。因为我觉得,英国式的那种理性啊(很难得)。我们中国人写东西容易陷入法德式的,总是要有很多寄托。但是英国呢,他们写小说就是写小说,我想学一点,(在我们的写作里)添加一点东西,所以最近在看,其实没有多么喜欢,就是想看下英式的理性小说

 



新京报:在今年看的书里面,有没有比较失望的?

 

袁凌:我一般不读失望的书。就是我知道失望就不读它了,我会有一个判断,比如有些书名声越大的我就根本不去读。


新京报:如果可以的话,你最想请哪位作家去你家做客呢?

 

袁凌:这个问题啊,就是有些人可能人不错,但我那个地方实在太差劲了,我怀疑他就不愿意去。首先得看这个人能不能接受,到村子里的这种房子里待一会儿,待上半天。我想那种很有格调的人估计就不行了。其实就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或者说非虚构作家,就中国来说是陶渊明,国外的保罗·策兰,是诗人。如果非要说非虚构作家,其实非虚构它还是一个精神,它还没有发展出来到现在,谁是一个典范作家,我还没有想到。


袁凌在读推荐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25部小说,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1950年,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

 

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世界各地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代表作有《恋情的终结》《命运的内核》《安静的美国人》《权力与荣耀》。

 

袁凌推荐语:英式理性,我想学一点。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保罗·策兰


保罗·策兰(Paul Celan 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最大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作品备受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推崇。

 

策兰生于罗马尼亚旧省北布科维纳首府切尔诺维茨(今属乌克兰)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本人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记忆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的一个深夜在巴黎投水自尽。


记者 | 杨司奇

视频拍摄剪辑 | 刘诗霞

编辑 | 徐悦东 

校对 |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