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基本停留在分龄阅读和分学段阅读阶段,缺乏科学性、体系化。 图/视觉中国

  近日,K12分级阅读品牌考拉阅读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加快中文分级阅读研究的进程。《全民阅读“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现阶段,中国学生需要怎样的阅读体系?中文分级阅读进展如何?在体系建立和标准确定过程中又面临哪些挑战?

  目前仍为分龄和分学段阅读

  作为一个书迷,王雁(化名)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但是孩子却一直对读书没兴趣。参加了阅读教育讲座后王雁才明白,孩子不爱看书是因为家中的藏书与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并不匹配。她参考某书目尝试买了童书,孩子很快开始主动阅读。

  和王雁类似,许多家长在选择图书时并不了解什么读物更适合孩子,也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摸不到门道。在欧美国家,家长主要借助分级阅读体系解决相关问题。

  就国内情况看,据不完全了解,贵州人民出版社在2007年引入了分级阅读理念;2009年接力出版社出版了儿童分级阅读丛书。近年来阅读推广人、教育专家等多按年龄或学段推荐书单。

  对此,资深出版人杨文轩认为,各大书单中有90%同质性很强,缺乏个性化。与国外的分级阅读相比,国内目前基本停留在分龄阅读和分学段阅读,只是根据孩子普遍性的心智成熟度,做了简单分级,缺乏科学性、体系化。

  在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看来,阅读是个人的事,成长更必须结合每个人的自身境遇。现有的中文分级阅读却对年龄相同、阅读能力不同的孩子搞一刀切,难免遭诟病。

  考拉阅读CEO赵梓淳表示,当前国内的分级阅读主要是由专家主观判断,很多分级阅读书单是出版社基于卖书这一商业目的推出,尽管也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但做不到最大效率地帮助孩子阅读,也无法成为通识标准。

  分级阅读体系需大量数据支撑

  事实上,分级阅读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赵梓淳认为,要做真正的分级阅读体系必须从底层技术出发。目前,考拉阅读通过AI大数据挖掘,建立阅读能力测评体系和文本难度分级体系,其标准范围均为200 ER-1300ER(ER是度量标尺),若文本难度和学生阅读能力ER值相同,证明学生可读懂该文本的75%,既不会因为难度过大失去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潜能。

  赵梓淳认为,真正的分级阅读就像为衣服制作尺码表,做的是标准和参考,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尺码,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偏大码或偏小码,其本质是使阅读更自由;与之相反,国内之前所做的简单分级更像是不管孩子高矮胖瘦,都以某一年龄段的衣服尺码作为参考,具有很大局限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认为,整体上,分级阅读理念以及实践被越来越多的儿童阅读工作者、教师、作家所理解和接受。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理论和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分级阅读在英美已有近百年的发展,至今仍然在不断完善。因此,当前缺乏能够沉下心来做实践的研究者,而不是急功近利,希望很快见成效的人。

  分级阅读目的是提升阅读能力

  随着中高考改革倒逼语文教学革新,阅读教育越来越被学校重视。赵梓淳发现,中小学对阅读能力的可视化和阅读过程行为数据的采集具有很强的需求,分级阅读可以成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抓手。

  “分级阅读不是为做而做,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帮助孩子。只推分级阅读理念没什么意义,无法为家长创造价值,分级阅读只是工具和助力,最终落脚点在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目前分级阅读标准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学校和机构也在探索其他方式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书并有效地阅读,比如,杨文轩主张为部分书目在做主题分类,在原来的简单粗放的分类体系基础上,增加一些儿童成长标签,提示家长该书侧重解决儿童的哪些问题;清华大学附属小开展主题阅读,按照经典性、趣味性和序列化三个角度,推出百本必读书目,依照孩子身心成长需要和阅读能力变化有序安排一至六年级的阅读内容。此外,学校安排每周60分钟的阅读课,围绕必读书目进行导读和成果分享等。

  ■ 观点交锋

  现阶段是否需要中文分级阅读体系?

  阅读普及阶段分学段推荐书目即可

  ●杨文轩 资深出版人

  分级阅读的实质是个性化阅读,但中国现在还处在阅读普及阶段,大量读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还没到强调阅读差异化的阶段。此外,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还不发达,美国人拿到分级阅读的个性化推荐书目后,基本都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借到,中国则不然。同时,科学的中文分级阅读体系能否真正做出来还不确定。因此,现阶段分学段多推荐一些书目,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面就可以了。

  分学段书目无法满足差异化需求

  ●赵梓淳 考拉阅读CEO

  现在,孩子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北京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里有的孩子一本书都没看过,有的却读过《毛泽东传》,甚至能大段背诵《史记》。一所学校内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差异都如此巨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大。几年前,分学段的书单或许还适合多数处在相应学段的学生,如今却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差异化需求了。此外,分级阅读的作用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检验,比如,与尚未建立分级阅读体系时相比,现在美国孩子的阅读效率已经达到1.6倍以上。

  中文分级阅读体系为何难以推出?

  文本难度分级是瓶颈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分级阅读主要涉及对书籍内容主题和语言文本两个方面的衡量,其中文本难度分级是瓶颈。

  尽管国外分级阅读体系中关于句子长短、词汇等的处理方式对我们有启示,但是难以照搬经验,因为英文与中文是两套语言系统,汉字的表音表意,信息量、文化内涵比英文要丰富得多,因此难以形成中文分级阅读标准。

  体系设计与推广主体尚不明确

  ●简学 湛庐阅读研究院院长

  分级阅读体系的设计与推广主体尚不明确。如出版商、图书电商、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创业公司如何有效组织起来,目前并不清晰。此外,分级阅读体系的建设是公益项目,还是商业项目,这一点也不明确。这些因素都拖慢了分级阅读发展的脚步。

  分级阅读研究需跨学科协作

  ●赵梓淳 考拉阅读CEO

  当下,分级阅读并不是研究热点,经费不足,没有学者专门研究这一领域;同时,分级阅读的研究需要跨学科协作,包括语言学、数据挖掘、测量心理学等领域通力合作,这也是一个难点。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难以找到可用的语料库,有些语料库已经是50年前的,脱离当前社会现实。

  在产品层面,中国本土化分级阅读产品该是什么样也无先例可以参考,直接照搬美国产品设计会遭遇诸多问题,需要在试错中完善。比如,美国的分级阅读标准进入学校时,推荐阅读书目由老师自行决定。但中国小学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只给标准可能造成老师难以从大量书籍中选出适合班内同学的书目。因此,需要结合特定班级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算出各本书籍的推荐指数,让老师可以直接根据结论布置阅读任务。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