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坨小学学生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景剧。通讯员富然 摄

古城第二小学老师马金平进行小学数学《植树问题》的课堂展示。通讯员富然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方怡君)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将年文化、饮食文化等渗透其中,北京市石景山区以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

  “京八件始创于清宫廷御膳房,用枣泥、青梅、葡萄干等八种原料为馅,用油、水和面做皮,烤制而成,好吃极了!”1月4日,在石景山区2016-2017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会上,来自五里坨小学的师生自导自演的民俗情景剧,介绍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当日,来自古城第二小学老师马金平、高井中学老师李辉、北京九中老师赵娜,作为石景山区获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双项一等奖的教师代表,还分别进行了小学数学、初中语文、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

  据了解,2016-2017学年度,石景山区通过规范课程实施行为、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统筹教学研究平台、加强教科研工作等多方面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石景山区经过审核的校本课程有248门;2017年评选出的区级课程建

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7项(小学12项,中学5项);2017年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立项课题25项。

  石景山区教委副主任于秀云举例,在应对中高考改革方面,石景山区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场地等资源统筹、教学组织及安排、学校教育教学保障部门管理制度优化等方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同时,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开展专题研究。目前,石景山区已引入大数据,全面记录学生初高中的学业成绩,通过学业检测数据指导教与学。

  提及下一学年的发展规划,于秀云透露,由于石景山区学校分布相对集中,比较容易开展学校之间的交流,未来将会通过跨校走班的形式共享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目前石景山区正在开展有关跨校走班的相关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