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02版)

  和精神。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能力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把静态的知识点转化成一种见识、思想、情趣,通过与文字的碰撞,感受阅读和写作对人成长的推动。”

  加大传统文化学习、考查比重

  今年秋季开始,新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据了解,新课标中,语文学科最突出: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其中,明确提出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鼓励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在阅读方面,还指出:“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员谢政满认为,就教学评价而言,总体目标继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力求发挥高考立德树人的教学导向功能;就高考试卷内容而言,传统文化考查的比重、审美鉴赏能力的比重会继续加大;并且近几年始终坚持淡化对识记的直接考查,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学习主要体现在文言文上,由于高中的文言文在难度上比初中增加了不少,一些学生升入高一可能会出现不适应。何杰认为,学生不必过于抵触,古今语言具有相通的地方,学生只要跟着老师找到学习的规律,多诵读、多翻译,认真理解字句的精妙,文言文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

  连中国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蕴含了母语的精华和灵魂,学生需要正确看待它。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仅仅是记忆、语法的要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相通之处,学生需要去发掘它的魅力和乐趣。

  在学习文言文方法上,何杰建议,重视诵读古文言文和诗文,通过诵读理解古代诗文语言的魅力,并尝试背诵优秀篇章;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读,而不是当做古汉语来学,体会其艺术特色、写作特色,领会古人写文章的妙处;学会与古人“对话”,通过文学作品,理解古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古人对社会的认识。

  循序渐进 注重量和质的提升

  此外,新课标还对古诗文背诵、阅读、写作的量进行了明确规定。据了解,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从此前的不少于140万字到不少于200万字。

  连中国认为,借助一定的阅读“量”上的积累,打开视野是十分必要的。过程中,学生不可忽略阅读的质量。“能否读懂十分关键。一个人对阅读所有的建构和感受,是从读懂之时真正开始。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是要跟你发生作用的。学生可以在阅读后与朋友对话,与高手过招,衡量自己读懂与否。”

  何杰提醒学生学习语文不可急功近利。“语文学习就像长跑一样,需要日积月累,每天读一些写一写,自然就会有心得。在高一、高二阶段,可以每三天写一次读书笔记或札记,以训练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深度和广度要求的提升,不少专家指出,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将会成为挑战。何杰建议,“学生要树立起对语文的信心。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从浅意的文章或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培养学习的成就感,逐步体会语文的妙处,亲近语文。”

  ■ 学习建议

  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语文素养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员 谢政满

  首先,语文学习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阅读经典名著,博览历史事件,关注社会热点,并且融入自己深入的思考。从而逐步增强自己的文化积淀,开阔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

  其次,要关注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训练自己建构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步发展与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并且能传承与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最后,要积极参与语文言语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学会在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中,训练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 暑期准备

  重拾初中课本 温故而知新

  阅读是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何杰认为,高中学习相对紧张,初中毕业生不妨利用假期提前开展阅读。在阅读方法上,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价值,不仅仅关注情节,而是要理解故事背后所体现的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意义,逐渐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

  在书目的选择上,学生可以参考教育部的相关推荐书目。也可以重读初中语文课本。“看看原来的读书笔记,并结合一些名家解读,看看能否读出新的认识。”何杰说。

  连中国也建议通过重读课本温故知新。“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是怎么想的,有进步吗?这种回炉和反思既能看出自身的不足,也会有新的收获。”此外,学生也可以对曾经读过的作品进行梳理,看看有哪些真正让你感动或受益,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