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此深远?我们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4月24日,“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上关于五四运动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阐释研究。备课会通过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平台面向全市高校进行网络直播。


理解 用历史的“长镜头”审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不仅在影响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更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走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孙琳说。他正在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志愿服务工作,当看到来自37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共同在为这一国际盛事而努力的时候,他不禁想到了一百年前的巴黎和会,两个反差巨大的画面碰撞在一起,让他深刻感受到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这样一场伟大的运动,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


习近平指出,要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认为,这为我们审视研究五四运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运用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五四运动。


比如将它放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进程中来看,历史上中国读书人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五四运动中年轻的知识分子走上街头,维护民族尊严,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优秀的传统是有关联的。而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看,这种关联更为直接。1917年的十月革命,使当年的知识分子的朦胧的意识到民众力量的所在。杨凤城认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五四运动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中国的未来和今天。”


而除了一百年前那段历史本身,更珍贵的还有其孕育的精神思想。习近平在讲话中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八个字概括了五四精神。杨凤城认为,这样的总结既符合五四运动本身的实际,也继承、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对五四精神以往的发掘和总结,同时又有时代的高度和要求。他说:“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意图就在于让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继承这一份珍贵的五四精神遗产。”


经过老师们的解读,在场学生对五四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反思出了新的问题。孙琳追问:“在五四精神中,爱国精神与其他三个精神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解答道,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精神,进步代表着时代性,民主代表一种政治的追求,科学代表一种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身的追求。“爱国是基础,后面三个是不断的升华和发展的过程。”


践行 为民族复兴踏实学习专业本领


在理解五四精神的基础上,学生们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去做,也就是怎样更好地纪念五四精神。“百年前的青年是救国的一代,而我们是强国的一代。”孙琳认为,在这个时代传承五四精神就是要把实现自我价值的小我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之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何成云也赞同这一观点,她表示,作为大学生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本领,另一方面要把这些本领应用于现实。


“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是把自己融入到新时代。”何虎生提出,要坚守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和引领整个世界。而作为学生,最本职的工作就是在学业上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为民族复兴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杨凤城用八个字概括了对青年学子的期待,那就是“立志高远,脚踏实地”。


此次“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活动只是一个开始,下一阶段,北京高校将继续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抓手,围绕学习研究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营造氛围。


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编辑 潘灿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