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雷雨”戏剧中的人物鲁贵正在跟四凤讲述房间里闹鬼的传闻。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丽霞)“眼神里藏着三分倔强抗拒着饮药、在感情漩涡里挣扎的周萍将愁思攒在眉心、单弱的四凤小心翼翼伺候在一旁……举手投足间,将这风雨欲来的周公馆,铺陈得叫人揪心。” 11月10日,教师版戏剧“雷雨”在首都剧场上演。

 

据悉,此次演出的16位表演者有来自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老师、家长,以及景山东华门学区的小学、幼儿园、教委直属单位及教委机关的老师们。他们化身成周公馆的一个个角色,同台飙戏,共同演绎教师版“雷雨”。


2017年,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老师曾表演戏剧“雷雨”。时隔两年后,教师版“雷雨”再次登上首都剧场舞台。

 

半年排练四十次,反复打磨人物角色

 

“鲁侍萍的鬓发已经有点斑白,但面貌白净,还寻得出她少年时静腻的神韵。三十年后,周朴园就这样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回忆着两人的过往。这样的相遇让侍萍无所适从……”舞台上,饰演鲁侍萍的是来自灯市口小学的语文老师崔颖。由于没有上台表演的经验,一开始,她有些犹豫和不自信,后来,通过近半年时间、四十次的反复排练,随着对角色逐渐深入了解,最终将鲁侍萍的悲惨命运与不屈人格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演出开始前,蘩漪饰演者周末正与周萍饰演者马腾跃对戏。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摄


“每次大家聚到一起排练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沉浸在戏剧人物角色中。”灯市口小学老师介绍,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老师们的排练时间几乎都在周六日以及下午放学后。很多老师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尽可能地从个人生活中挤出时间排练。除了排练,为了能够把角色饰演好,老师们还会写一些人物小传,试图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相关负责人的建议下,老师们还通过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作品的理解。


据了解,本次教师版戏剧“雷雨”演出也是“2019年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戏剧节”活动之一。该戏剧节是由“6+1+1+1”场演出组成,包括六个年级专场、一个校园戏剧节闭幕式、一个教师和家长的话剧专场、一个由学校金帆话剧团与金帆合唱团合作的“小红军”大型原创剧演出。


此外,此次演出活动,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还联合了学区内其他单位成立了“学区戏剧社团联盟”。对此,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滕亚杰表示,希望搭建更高、更广的资源平台,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戏剧教育中来,播撒戏剧的魅力,扩大戏剧教育的张力。把学校努力打造成“教育动力源”这样的开放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戏剧教育的校内、校外文化氛围,但最终的目的是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落实在全民素质的提升上。


从讲台到舞台,皆是立德树人

 

滕亚杰谈到,教师版“雷雨”登上戏剧舞台,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从舞台更好地走上讲台,提升老师的艺术审美和整体修养。希望老师可以将戏剧的元素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使孩子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有品质;使更多的老师能积极参与到戏剧及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提升学校美育水平。“我们以戏剧教育为切入点,因为它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渠道,孩子们通过戏剧学习,学做人、学做事。老师排演话剧更深一层的含义其实就是做教育。”

 

同时,教师版“雷雨”在首都剧场的上演也反映了东城区中小学戏剧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据介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艺术剧院还与灯市口小学、黑芝麻胡同小学建立起了大手拉小手的合作关系,将戏剧专家派入学校,协助学校开展戏剧教学。


此外,东城区教委从2010年起,成立了“东城区学校戏剧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将一批德艺双馨的戏剧教育专家聘请为专家导师团成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被聘为东城教委青少年戏剧教育总顾问。2019年,东城区共有16所学校的5部大剧、12部短剧参加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近十年来,东城区教师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多达1100个,优秀剧目先后被编辑成了两册“剧本集”。

 

东城区教委校外教育科科长高青表示,老师从讲台走上舞台,又从舞台回到讲台,其内涵不仅仅是饰演剧中的人物角色,更深远的价值是使他们更加懂得审美,更加热爱生活。戏剧舞台给老师的心灵植入了人生的另外一种感受,很多老师由原来的“戏剧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学校戏剧教师由原来完全依赖外界的输血,到如今具备“造血”的功能。多部师生戏剧作品不仅搬上了国家级的大舞台,还走出了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


新京报记者 李丽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