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樊朔)1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


浙江大学发布的视频显示,一名72岁的高位截瘫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外部机械臂及机械手来完成握手、拿饮料、吃油条、打麻将等动作。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号资料显示,参与这一实验的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脑运动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空间的运动,同时该实验首次证明高龄患者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进行复杂而有效的运动控制是可行的。


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手臂吃油条。 图源: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号


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和假肢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条直接传输大脑指令的通道,使脑部信号通过计算机解读直接控制外部设备。据了解,2012年浙大团队通过在猴子脑中植入微电极阵列,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成功提取并破译了猴子大脑关于抓、勾、握、捏四种手势的神经信号,使猴子能通过自身“意念”直接控制外部机械手臂。2014年,浙大团队在人脑内植入皮层脑电微电极,成为国内首例用 “意念”控制机械手完成高难度的“石头、剪刀、布”手指运动的实验。


近年来,浙江大学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动作频频。2018年9月,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 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与意识、下一代人工智能、脑机交叉融合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同年10月25日,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19年7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获得第12届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国际奖。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2019年12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宣布成立,该学院下设生物学(神经生物方向)和临床医学(神经精神医学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此举使浙江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


新京报记者 樊朔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