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杨菲菲)“很多老师不会发二声,我们就让他想‘馕’的发音,它是非常标准的二声发音。”“我们组织了北京的骨干教师,1对1地给和田的老师们答疑解惑,还组织集体说课、远程听评课。”北京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一根网线,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了4000公里以外的新疆和田地区。

 

10月14日,在“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项目第二期汇报会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祖雅兰、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陈玲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至今已面向和田地区400余位教师实施了两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在帮助和田地区老师说好普通话和讲好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天,第三期专项培训也正式启动,和田地区又将有300位教师受益。

 

专家指导+陪伴式练习, 精准培训普通话


普通话是很多新疆教师在教学时遇到的一大难点,说好普通话不仅关系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前期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调查,发现57%的老师普通话水平不达标。”祖雅兰介绍说,前期调研中发现,和田地区师资缺乏,老师们的工作饱和度高,有的老师还承担着接送学生上下学等其他任务,这意味着老师们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离岗培训。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老师说好普通话?祖雅兰说,项目组从建立APP做任务精准推送、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指导、师范助教每天陪伴式练习、每周精品微课培养语言环境等四个方面入手。为了加强老师们的学习效果,项目组利用学校师范生对老师们进行陪伴式练习,“每天都有20分钟的对话练习时间,毕竟普通话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然后我们每周还会给老师们推送一些精品微课,主要是朗读课文,比如,《致母子》、《大写的中国》、《师恩难忘》等等,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祖雅兰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期培训已累计线上辅导33200次,累计辅导时长17592小时,平均每天辅导时长146.6小时,每日同时在线学习的教师不低于120位。

 

“下一期,我们会根据调研的结果,把老师们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的更加偏重常用字词的音调,中级偏重准确流利的朗读,高级偏重话题表达、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根据老师们的不同水平,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祖雅兰表示。

 

4种方式让两地老师一起“教学”

 

说好普通话很重要,提高教学能力也很重要。当天,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陈玲表示,项目组以远程结伴、组建同学科教研共同体等方式,促进教学问题协同改进和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同时,陈玲还现场分享了在提高和田地区老师的教学能力上的4种方式,比如利用“智慧学伴”让北京的骨干老师与和田地区的老师1对1互动,协商解决个性化的问题;利用智慧教研平台,实现两地的协同备课;利用直播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及集体说课、集体听评课等群体交流;利用微信群,随时随地解答老师们关于学科活动的疑惑,等等。

 

数据显示,在1对1互动交流上,北京骨干教师和新疆教师一对一结对交流总时长达1046.25个小时。

 

“作为新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明确了如何把握四十分钟。”“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指导组老师的工作热情很令人钦佩,不管多晚有问题,指导老师都会及时回复。”培训受到了和田地区老师的诸多好评。参与培训的和田市第五中学英语老师贺霞表示,培训收获很多,针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疑惑,北京的专家老师给予了很多帮助,自己也通过培训学到了制作课件的技巧。

 

探索跨区域教育扶贫新路径

 

数据显示,2019年9月11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在和田地区和兵团十四师率先启动,首批对1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为期两个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研修,其中50名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50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2020年5月6日,和田项目第二期培训开始,300人参与了此次培训,其中145人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155人参加教师教育能力培训。2020年10月14日,和田项目第二期培训正式启动,300人将参与此次培训,其中145人参加国家通用语言培训,155人参加教师教育能力培训。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区教师培训项目是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的一部分,该项目是在北京市教委主导下,委托首都师范大学统筹首师大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及首都丰富的优质一线教育资源,重点打造的“互联网+教育援助”品牌项目。

 

除和田地区外,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银川项目也于2020年1月3日正式实施,项目为期2年,覆盖银川6个县市区,在94所学校沉淀14门课程420学时学习课程资源、270节名校联盟双师课堂,培养300名一带一路共读种子教师和一批掌握大数据教研能力的领军型教研员、一线教师,试点中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辐射“银川都市圈”,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银川样板”。

 

新京报见习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