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10月17日,“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两弹一星”精神高层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两弹一星’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展开对话和交流。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秉德,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钱永刚等也出席了论坛。


两“师大”共建研究院,推动对口支援纵深发展

 

记者获悉,“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是“两弹一星”精神科学研究、思政教育、文化宣传和人才培养的阵地,将阐释“两弹一星”精神实质和时代特征,深入挖掘“两弹一星”历史遗存与文化基因。

 

据悉,该研究院主管单位为青海师范大学,也是北师大积极落实“教育援青”战略、对青海师范大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对口帮扶的重要成果和平台。

 

“201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两年多来,北师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国家情怀,把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规划。”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副理事长、院长毛学荣在致辞中表示,北师大与青海师大的合作,从机制建设、组织保障、平台打造、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论坛的举办,为深入推进“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论研究,实践引领搭建了新的平台,开启了新窗口,汇聚了新动能。

 

毛学荣表示,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师范院校,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让红色精英焕发时代光芒,是青海师范大学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学校成立了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建设了两弹一星展览馆,并由师生自编自创了歌颂郭永怀烈士的红色话剧《永怀之歌》,构建了“一院一馆一剧”,为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师大党委书记、“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程建平表示,北师大也将持续加强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密切合作,与青海师大共同建设好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胡思得、戚发轫等院士出席

 

论坛现场,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周秉德,钱学森图书馆馆长、“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誉院长钱永刚,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思得,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指导委员会委员戚发轫等专家、学者均出席,分享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在胡思得看来,青海是首颗原子弹、氢弹的诞生地,对于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胡思得在论坛上提到,在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创业者,在创建两弹一星事业辉煌的同时,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我们一定要继续贯彻总书记的指示,把两弹一星宝贵精神一点一点传下去。”

 

戚发轫希望,“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拥有两弹一星精神的年轻一代。作为两弹一星的参与者,戚发轫回忆了他亲自见证56年前原子弹、导弹发射成功,50年前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经历,“我们老一代的航天人完成了‘有无’问题。如今,中国要成为航空和科技强国,需要一代代航天人的奋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企业文化部原部长王春河也认为,“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王春河1964年走进航天队伍,先后从事科研管理、导弹结构设计和思想政治工作。王春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很敏锐,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意识方面的观念。但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对过去的传统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大多只是敬畏。“年轻人会觉得那个时代太苦了,有无数的流血、流汗、牺牲,因此很少有年轻人会像邓稼先一样,为报国付出一切。”

 

 “时代在发展、变化,航天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如探月精神、北斗精神,未来,我们还需继续把这项工作做下去。” 王春河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历史、了解先贤前烈的报国热情,并拥有真正的精神传承。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