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左)、法学家江平(右)在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好书致敬礼现场。

  从去年12月9日到今年1月14日,历经一个多月的打磨,昨日下午,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好书致敬礼终于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如约举行,依次揭晓了“年度十大好书”“年度特别致敬”和“年度华文好书”三大奖项。

  每一年,我们都以好书的名义相遇一次,为书,为阅读,也为了那些通过书籍所传递的思想品趣和审美价值。而今年的好书评选活动由新京报社和腾讯网联手推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年度好书评选,我们打破了往年的类别,不设题材限制,仅以书本身的质量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这些好书在今年得到更广泛的阅读,更是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更远,我们希望这些年度好书,可以永远在阅读中站得住脚。

  【年度十大好书】

  在浮躁的当下抵抗时代

  今年,我们向这十本书致敬,我们致敬匈牙利作家拉斯洛的《撒旦探戈》、小说家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思想家阿尔伯特·施韦泽的《论巴赫》、历史学者黄兴涛的专著《重塑中华》、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文集《改革大道行思录》、姗姗来迟的《雷蒙·阿隆回忆录》和汉娜·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英国作家J.A.贝克的《游隼》、日本自由绘画撰稿人峯村良子的《儿童教养》、历史学者定宜庄的“北京口述历史系列”。这些致敬好书,或以虚构呈现着最为真实的人生境地,或以清醒的语言为我们提供理性的观照,或呈现自然与人生、音乐与救赎的联想,或探寻历史概念的形成与公民规范的必要。

  《撒旦探戈》:用艺术的虚无呈现另一种人生答案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的小说《撒旦探戈》当选2017年“年度十大好书”,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诗人欧阳江河在致敬时表示,自去年此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后,他欣喜若狂,但同时也十分担心中国读者还没有做好接受这本书的准备,担心它在中国不好卖,没人读。今天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是石头落地了。

  欧阳江河深情朗诵了《撒旦探戈》的致敬辞,他认为,《撒旦探戈》不管是读起来,翻译起来,还是创作起来,都需要投入整个的生命,而非一件轻松欢乐的消费性质的事情。在任何意义上,它都定义着语言和文学的尊严、深度以及它的变与不变的比例,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变化,但有些东西,比如文学就不会变,文学在根本意义上,一定是与黑暗、绝望、复杂性、不可理解性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论巴赫》:重新理解伟大心灵的可能性

  德国作曲家巴赫代表了音乐史上一座毋庸置疑的高峰。德国哲学家、神学家、人道主义者阿尔伯特·施韦泽透过这部近800页的丰碑之作《论巴赫》,全景式地呈现了巴赫音乐的深邃意涵。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刘雪枫谈及此书的出版和获奖,难掩内心的激动。这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100多年前写的一部著作,其意义在于,巴赫去世后,他的成就基本上被淹没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重新发现了巴赫宗教音乐的伟大,而施韦泽则重新认可了巴赫世俗音乐的意义,认识到巴赫对人类心灵和谐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另外最使他感到不可思议、激动万分的是,致敬当天恰好是阿尔伯特·施韦泽143岁的生日,在这样的日子向他致敬虽是偶然,但也意义非常。

  《论巴赫》的年轻译者何源也表示对于作品获奖感到非常意外,这本书他一直翻译了大概有九年的时间,他想强调的一点是:施韦泽和巴赫所进行的是一场超越时代和超越时空的对话,这也提醒着我们一种理解巴赫的可能性,他们都是非常有超越心的人道主义者,巴赫进入到中文语境之后,希望我们能有一种站在我们的时代和文化视角理解巴赫的可能性。

  《改革大道行思录》:直面中国当下经济的真问题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经济已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而过去五年,经济学学者吴敬琏站在现实与观念的前沿,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探讨改革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大道行思录》即为他此间的文集。致敬嘉宾江平表示,吴敬琏是经济学家里的良心,虽然受到一些批评,却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观点不动摇,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在致敬间歇,吴敬琏和江平进行了一场对谈,其中吴敬琏提到一点,正与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相契。吴敬琏说,他的书叫“行思录”,但人们除了实践和思考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学。思而不学则怠,而学则需要通过语言。但在如今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的趋势下,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就牵扯到书,我们这些人要写好书,我们出版家们要出版好书,我们书评者和媒体要帮助广大读者推荐、筛选和评论。如是,大家才能学好,进而思,进而行。

  【年度特别致敬】

  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好

  《重塑中华》《改革大道行思路》“北京口述历史系列”这3部作品也同时入选了“年度华文好书”,此外入选的还有金宇澄的长篇传记《回望》,果麦编选的儿童原创诗集《孩子们的诗》,袁凌的非虚构文集《青苔不会消失》,江弱水的诗歌讲义《诗的八堂课》,葛兆光的学术史随笔选《余音》。其中,两部非虚构文学类作品《回望》和《青苔不会消失》,以及《孩子们的诗》尤其受到瞩目,现场开展了两场颇有意味的对谈。

  除此之外,今年我们还评选出了4个特别的年度致敬奖项,分别是“年度青年作家”、“年度青年学者”、“年度出版人”和“年度出版机构”,以致敬好书作者,致敬好书出版,也是致敬好的思想,致敬阅读这样一个确定而又美好的事情。

  获得“年度青年作家”的是袁凌,我们致敬这样一位苦行僧般的写作者,致敬他对贫穷、疾病、冤屈、苦难和死亡持久地凝视与追问。获得“年度青年学者”的是王建勋,我们致敬他在沸腾的学术竞争环境中所进行的公共写作,致敬他一直在审慎地直面汉语学术界含混不清的问题。获得“年度出版人”的是钟叔河,我们致敬他以学者的素养、编辑的眼光,为我们再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醒我们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正轨,只有保持开放,才能拥有未来。获得“年度出版机构”的是“世纪文景”,我们致敬他们不急不躁,坚守着深度阅读的品格。

  活动当天,88岁高龄的钟叔河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女儿钟先鲜上台代替父亲领奖。虽然钟叔河未来现场,但他为现场所有人录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谦虚地表示,给我的荣誉也应该属于所有参与丛书的编辑。《走向世界丛书》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参考系,我们只不过做了一点初步的工作,仅此而已。人类总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总在梦想更美好的明天,总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比起地理的世界来,思想的世界更加广阔。

  采写/新京报特约记者 杨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