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戏剧类的投票,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周榜也会对在北京公演过的音乐会、歌剧、舞蹈、音乐剧等各大艺术门类进行投票,选出年度最佳演出。我们在往期排行榜基础上,邀请了专业评审团提名,以下是2018年度最佳演出候选,等待你的投票。


注:本期投票截止日期为1月16日24:00,每个类别按演出时间排序。





音乐会类

 

致敬伯恩斯坦:萨洛宁携手齐默尔曼与英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时间:2018年10月16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指挥:埃萨-佩卡·萨洛宁

演出: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与英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主办方供图  


波兰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是当今国际乐坛最杰出的钢琴艺术大师之一,齐默尔曼以登台次数稀少,对演出环境要求苛刻而闻名,他与著名指挥大师埃萨-佩卡·萨洛宁同台的这场演出令无数乐迷期待。演出中,萨洛宁执棒带来了伯恩斯坦《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拉威尔《鹅妈妈组曲》等曲目。



巴伦博伊姆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8年11月18日-20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艺术家:巴伦博伊姆 

演出: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


牛小北 摄

 

巴伦博伊姆以钢琴家的身份步入古典乐坛,同时以指挥家的身份活跃多年。在指挥台上他是德奥音乐最具说服力的演绎者,对贝多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乃至瓦格纳歌剧的诠释都水准极高。2018年他带领执掌多年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为北京观众带来了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同时还带来了舒伯特、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

 


杜达梅尔、郎朗与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8年11月22日-23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乐厅

艺术家:杜达梅尔&郎朗 

 演出:柏林爱乐乐团

 

王小京 摄


杜达梅尔、郎朗两位“80后”牵手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柏林爱乐乐团,曲目涵盖了德奥古典乐派的“音乐神童”莫扎特、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马勒及二十世纪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和伯恩斯坦的经典作品。在有郎朗出场的第二场音乐会中,他与杜达梅尔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绎了莫扎特的《c小调第24号钢琴协奏曲》。此演出是柏林爱乐乐团整个亚洲巡演计划中唯一和郎朗合作的一场,也是郎朗手伤好转复出之后,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

 


安东尼奥·帕帕诺与意大利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

 

时间:2018年11月27日-28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

演出:意大利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

 

牛小北 摄


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是意大利第一支专门从事交响音乐演奏的团体,堪称“意大利交响乐的鼻祖”在这支古老的乐团迎来了他们的110周岁生日之际,乐团现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安东尼奥·帕帕诺带领乐团三度登台国家大剧院,在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系列音乐会最后两场演出中,携手俄罗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福诺夫和中国钢琴家陈萨共同演绎了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以及贝多芬的经典作品。

 



音乐剧类

 

百老汇原版《长靴皇后》

 

时间:2018年8月24日-9月16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导演:Jerry Mitchell

主演:Jos N.Banks & Lance Bordelon

 

主办方供图


《长靴皇后》自2013年首登百老汇即引起轰动,曾勇夺六项托尼大奖,此前在百老汇演出已超过2000场。《长靴皇后》通过炫丽华美的服装,精致玄妙的舞台,大放异彩的视觉效果,以及动人金曲与明快剧情的完美融合,成了众多初次接触音乐剧观众的最佳选择。

 


百老汇原版《芝加哥》

 

时间:2018年11月1日-11月18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主演:卡门·比勒陀利乌斯、萨曼莎·佩欧、乔纳森·洛斯莫夫


主办方供图

 

观众等了14年,终于又将这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盼到了北京的舞台,这部作品带着六项托尼奖、两项奥利弗奖与一项格莱美奖诸多亮眼的光环,舞台设计部分无比巧妙,不同于其他音乐剧的乐队在乐池里,《芝加哥》的整个舞台完全被乐队的梯形大台占据,乐队的指挥不仅负责了整部剧的音乐部分,还会和剧中演员互动,产生奇妙的幽默效果。



《乱世佳人》英文版

 

时间:2018年11月30日-2018年12月9日

地点:北京展览馆剧场

作曲:吉哈德·普锐斯葛维克

导演:弗朗茨·莫雷尔

主演:瑞秋·古尔德与埃里克·布莱亚力等


王祥 摄

 

与书籍和电影对美国南部田园牧歌式生活与爱情的赞美相比,英文版音乐剧《乱世佳人》更加侧重斯嘉丽作为女性力量的成长和展现与众生平等的情怀。此次英文版《乱世佳人》中,除国际顶级编创演团队外,来自中国的舞美设计师冯磊在舞台上除了加入了极具南部田园风的视觉元素,也注入了很多工业时代的气息,在古典和现代,田园和工厂的对撞中,让作品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

 


《妈妈咪呀!》中文版

 

时间:2018年12月14日-2019年1月5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主演:陈松伶、高飞、年蔓婷、邱玲、沈小岑、温阳等


主办方供图

 

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的音乐由瑞典国宝级乐队ABBA的22首金曲串联而成,与早已成为经典之作的原版相比,中文版并未逊色分毫,游刃有余地完全复刻了情节与主题。尽管《妈妈咪呀!》中文版上演的地域与时代,较之过往都有了鲜明而深刻的改变,然而它依旧传递着恒久的情感魅力,紧紧地把握住生活化的主线,让人不但觉得亲切、可接近,同时也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感动与启迪。

 


 

歌剧类

 

国家大剧院制作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间:2018年7月18日-22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场

导演:斯特法诺·波达

演员:梅丽莎·波蒂、米哈埃拉·马尔库、郁永钊


国家大剧院供图

 

古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众所周知的《圣母颂》便出自他手。与此同时,古诺在艺术生涯中还创作了多部歌剧,其中当数《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最为著名。在这部歌剧中,古诺充分发挥了歌剧创作方面的才能,在表现原作精髓的基础上,用浪漫抒情的创作手法,将歌剧中的细腻情感刻画得动人心弦,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戏剧性凸显了剧中的爱恨交织。《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古诺歌剧。



乔治•本杰明现代歌剧《切肤之痛》半舞台版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原著:马丁·科力普

作曲:乔治·本杰明

导演:杰明·戴维斯


主办方供图

 

《切肤之痛》首演六年以来,已经陆续上演了八十多次。它的故事源于12世纪关于吟游诗人吉列姆的传说,故事中历久弥,是一部以激情、嫉妒、压迫和暴力为主题的黑暗歌剧。本杰明的音乐与德彪西的《佩里亚斯和梅丽桑德》以及贝尔格的《沃采克》相比,都是在残酷的美学场景中营造了很高明的艺术气息。



国家大剧院制作莫扎特歌剧《唐璜》

 

时间:2018年11月27日-12月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厅

原著:莫扎特

导演:雅尼斯·科克斯

主演:维托利奥·普拉托、张扬、卡尔洛·莱波雷、李鳌等


王小京 摄

 

在此版《唐璜》的舞台视觉呈现上,故事发生地西班牙塞维利亚的街景、雕塑、棕榈树以类似“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地浮现在舞台上。在此之外,源自18世纪但又颇具设计感的服装,映衬出不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丰富的灯光色彩,勾画出从黎明到日落的光影变化。唐璜宴会时的舞台乐队,泽莉娜婚礼时的西班牙高跷,也为舞台呈现增添了色彩。

 



舞蹈类

 

马修·伯恩版芭蕾舞剧《灰姑娘

 

时间:2018年8月7日-8月12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大剧场

导演:马修·伯恩


主办方供图

 

马修·伯恩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和最成功的舞蹈编导,他七次获奥利弗奖,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托尼奖“最佳编舞”和“最佳音乐剧导演”的英国导演。这部战火童话舞剧《灰姑娘》,让观众看到了芭蕾可以像电影一样有人物和情节,一样充满悬念,一样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芭蕾的舞台上不只有仙女精灵、公主王子,还有在大时代漩涡中勇敢独立、乐观自信的普通人。



扎哈洛娃《AMORE》

 

时间:2018年11月17日-19日 

地点:天桥剧场

艺术家: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 

演出:莫斯科大剧院


主办方供图

 

有着“美神”之称的莫斯科大剧院首席斯维特兰娜·扎哈洛娃此次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她的全新芭蕾舞作品《AMORE》。这是该剧自2016年在意大利首演以来首次登上中国舞台。《AMORE》包含三部风格迥异的芭蕾作品,分别是《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雨落之前》《诙谐燕尾服》。扎哈洛娃委托三位世界知名编舞家为她量身打造这部作品,使她能在古典与现代流派间进行尝试。

 


黎星舞蹈工作室舞蹈剧场《大饭店》

 

时间:11月23日-24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戏剧场

演出团队:黎星舞蹈工作室舞蹈剧场

 

主办方供图


《大饭店》是黎星第一次同时站在导演和舞者的角度来进行创作。黎星和戏剧构作一起创作了七个好玩的人物:教授、夫人、情人、经理、女佣、孕妇和醉汉,集结了当前中国舞蹈舞台上最活跃的七位舞者——黎星、李倩、谢欣、李艳超、于建伟、胡婕、彭捷,这场真正配得上“舞蹈剧场”四个字的诚意满满的演出并没有让喜爱“舞蹈剧场”的人们感到失望。

 


陶身体创团十周年重3/9纪念演出

 

时间:2018年11月24日-25日

地点: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

编舞:陶冶

排练总监:段妮

演出:陶身体剧场

 

《重3》《9》 范西 摄


2008年青年舞蹈家陶冶创立了陶身体剧场,作为舞团精神探索的起源,《重3》是陶身体剧场创团第一部数位系列作品。2018年在舞团成立十周年之际,作品《9》相对已完成的数位系列作品来说无疑是身体语汇上的完全释放,也终将抵达观念上的归拢。演出浓缩了陶身体创团十年的经历与积淀,在初创伊始与十年节点的轮回中展现他们一路以来的成长与力量。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