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退休歌手费玉清于1983年推出的经典歌曲《一剪梅》毫无预兆地在欧美社交网络火了。在流媒体平台Spotify上,《一剪梅》一举杀入数个国家和地区的“飙升榜”前50。一时间,这首老歌成了中文流行歌曲强劲的输出点,被戏称为“C-Pop之光”。

 

歌曲在欧美走红的经历是一个充满了偶然和波折的过程:先是中国演员张爱钦在快手上发布了一则在雪地中哼唱《一剪梅》的短视频,被一位外国网友搬运到了YouTube上,由于张爱钦有趣的形象,这则视频又经过了数次搬运和发酵。而《一剪梅》的旋律也开始慢慢受到注意。直到5月26日,一位Tik Tok(抖音国际版)用户使用了一条Trap(一种嘻哈音乐风格)的《一剪梅》重混音轨制作了一条表达对于女性偏见的视频,而试图反驳他的另一位网友在回怼的视频中也使用了同样版本的《一剪梅》。从此这首歌开始了在外网一发不可收的旅程。


演员张爱钦短视频截图。


此后,大量的外国网友采用了《一剪梅》制作视频,这首歌也渐渐从一开始的性别议题上剥离出来,单纯凭借其自身的音乐品质受到欢迎。那种带有明显东方风格以及年代感的旋律配上现代感极强的Trap编曲,强烈的冲突带来的趣味形成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Meme(模因,可以理解为“梗”)。很多人尽管并不明白“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具体意思,但也能够体会这句歌所带来的苍凉悲怆的情感。于是“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竟然以一种语码混用的形式成了各种语言中一个新的表达厌烦和低落的短语。

 

此时,海外华人群体接住了进一步扩大《一剪梅》影响力的接力棒,许多在海外出生的华裔年轻人突然发现:诶,这不是我爸妈经常会哼的那首歌吗?这些华裔家庭通常都会经历不同文化认同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一些二代和三代移民可能根本不会说中文,在学会了“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之后,他们突然多了一个可以和父母沟通的途径。毕竟对于这些在上世纪70-90年代移居海外的父母们来说,费玉清和邓丽君毫无疑问是他们认知中的华语流行音乐代表。


告别演唱会上的费玉清。

 

于是很快,一条“父母们无法念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话题再度席卷了国外社交网络。华裔年轻人们拿一张写了几句中文的纸给父母,让他们念出来,但几乎所有父母念到最后一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时都无法正常朗读,而是不由自主地用唱的才能顺利完成这个句子。

 

华裔群体在海外常常被认为低调羞涩,较少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此次《一剪梅》的流行突然给了他们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话题。“父母们无法念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在消弭了代际沟壑,增加了华裔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尽管《一剪梅》在欧美的爆火充满了偶然因素,但在逻辑上又有其必然性。费玉清其实一直都是华语乐坛隐藏的真实顶流。许多女孩为了看一场年轻偶像的演唱会去和妈妈要钱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妈妈们去看费玉清演唱会时有多疯狂。由于受众广泛而购买力又强,费玉清的演唱会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演出承包商争相竞价的香饽饽。《一剪梅》作为费玉清的代表作之一,1983年推出后又随着此后播出的同名电视剧广泛传播,早已是华人世界里无人不知的歌曲。而精湛的词曲和演唱也令这首歌无论什么时代都值得一再聆听。正如YouTube上一些外国网友的留言:我起初是被“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梗吸引来看这支MV的,但听完全曲之后我觉得这真是一首好歌啊。那种荒凉世间的人情之暖,完全表达出来了。


《夏洛特烦恼》剧照,尹正饰演的袁华出场时,《一剪梅》就会响起,这首歌成了这部电影诸多笑点之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剪梅》以及其他许多带有年代感的华语老歌也因为其展现出的充沛情感而产生了喜剧上的价值。2015年电影《夏洛特烦恼》对于《一剪梅》的使用就是为了凸显一个夸张的情感以产生喜剧效果,也曾令这首歌一度翻红。而这种手法也被《唐人街探案》等电影多次使用,令《粉红的回忆》《往事只能回味》等老歌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尽管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夸张”或“土味”,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些老歌中的情感是如此饱满,而这些饱满的情感一旦有了合适的传播渠道,它其实是全人类都能够感知到的。

 

□优作(乐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