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海报。


在影片《金刚川》中,为了保证大部队在凌晨5点前到达金城,投入最后一场战役,志愿军们排除万难通过一座桥。拍摄《金刚川》的电影人也和电影中志愿军战士们有着类似的使命,他们必须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这样一部战争大片的拍摄,7月接到项目,8月开机,10月23日上映,时间紧任务重,且必须高质量地完成。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与戏里戏外约5000人团队相互扶持着将“不可能”变成“能”。路阳表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一直都很顽强地走过来了,也创造很多的奇迹。我想《金刚川》也是这种精神的一个缩影,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无论是面对任何的困难,任何形式的艰难险阻,都会不计代价地一往无前,克服它,往前走。

 

【筹备】

堪景、写剧本和定做道具同时进行

 

接到《金刚川》项目之后,导演管虎与赵宁宇等编剧便盘算了一个大概的剧情走向,决定以三个视角,三个导演,分别讲述金城战役中志愿军为在凌晨5点前到达金城的故事,在“金城战役”的创作故事大背景确立后,《金刚川》剧组开始与时间赛跑。故事梗概通过的当天下午,管虎的七印象公司就召开了制片大会,正在筹备下一部戏的几十号人全部被召回来,紧急投入到《金刚川》中。因为此前也有过制作另一部战争大片《八佰》的基础,大家开始想到当时合作的团队,剧组也开始在其他一些剧组调人,天南海北的电话会议开始了。

 

为了节省时间,在勘景团队强有力的素材搜集下,主创们将拍摄地定在了鸭绿江畔的城市丹东,因为那里地貌相对极为接近片中场景。那时管虎继续带着编剧团队写剧本,而制片人梁静则开始拟所有合约,编剧赵宁宇也根据故事大纲概算,列出所需道具、武器、服装等清单,开始定做全剧组的枪炮、弹药等特殊道具和服装等。几天后,郭帆、路阳导演也带着团队,与管虎一同赶赴丹东。

 

《金刚川》中赶制出大量服装枪支等道具。


据统计,《金刚川》的服装组有55人,服装总量是3000套,每一套都包括9件东西,还有手工编织的伪装帽2000顶等,为了尽快把服装道具赶制出来,剧组通过人力抢时间,也从其他各个电影制片厂借用,常年合作的服装组、道具组做出了大致数据,道具等基本上在剧本出炉时就准备得差不多了,这样的提前赶制节约了不少时间。经过紧张的筹备,8月,《金刚川》终于在丹东正式开机。拍电影无疑是个复杂的工业流程,任何拍摄都需要有提前的计划和筹备,并不是拿着机器就能开工。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提前做出合理方案。“比如我们要过河去拍,那设备要怎么运?浮桥的承重是多少?全都要计算好,当天晚上下了场雨,河本来宽150米,早上去了,一看300米宽,那桥在河面上漂着,就只能换方案去别的地方拍。整个剧组都处在一个随时待命的状况下,随时应对天气的变化”,路阳说以前拍戏拍摄计划卡得很紧,不允许有一点变化。比如说可能调整了一个场次,却需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去追场次的变化。但这次计划就没法做那么精密,只能随时去应对变化。


【分工 】

导演三人组微信群每天沟通几十次

 

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一部电影,并且是用不同的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管虎认为这个想法重点在于“分工必合”,他这样评价这个临时组合的三人小组:“郭帆有点理工男风格,擅长精耕细作,准确度极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长。所以他主控美军飞行员这一块,是以宏观视角看战斗,难度极高但完成度特别高。路阳则是以大部队当中一个小士兵的视角,随部队前行,其中又有点情感因素,他拿捏的比较准确。对于我来说是,除了综合两位导演的东西,把它捋顺外,还要完成比较惨烈的部分。合作上是共同讲一个故事,必定会有每个人的风格和特点。但我们都是顾及全局,把这个整体完成好再施展个性,在这个事上,我挺庆幸能遇到他们俩。”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这类集锦式电影,《金刚川》的重点是如何在同一的创作方向和电影语境下,让三位风格不一的导演团结在一起,最后经过巧妙的融合形成似乎是一个导演的作品。这一点,《金刚川》做到了。经历过《金刚川》的人都会亮出自己的底线与感受:“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路阳导演在《金刚川》拍摄现场。


对于路阳来说,挑战《金刚川》充满了新鲜感,他从没有机会参与过三个导演共同拍摄一个故事:“我很感激管虎信任我们,我们是后辈,他是前辈,但在工作与交流中从没有这种感觉,大家就是一个团队的三个成员,共同完成,相互扶持,一块去解决所有问题。”路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剧组有一个巨大的微信群系统,这些群又分成很多个小群,除了各自团队搭建的群,还有是他、管虎、郭帆三人组建的“三人微信群”,这个群每天几乎要沟通几十件事情。“拍摄现场经常没有信号,基本上山就‘失联’了,可能只有到收工时,下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查信息,再跟其他两位导演来分享今天工作进度。”路阳说,每天他们都会相互问询对方有什么需要配合的:“有时候可能会需要搭把手,三个人之间必须要有配合的。例如帮对方拍些空镜啊,或者帮对方拍一些主观镜头、环境,每天我们都会问其他两位导演需要在这个景里帮你拍些什么素材?这种配合感觉特别好,我们都很清晰地知道大家是合作,既然要在有限时间内去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必须要的基础就是密切配合。”


【挑战】

与片中工兵连一样搭桥开路,对抗天气

 

在管虎看来,《金刚川》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三人想把它拍得有一种疏离又孤寂的气氛:“战士们离战场很远,隆隆的炮声一直在远方,他们参与不了远方那种真正的战斗。他们所从事的这一切就是应付突如其来的袭击,就是要把所有参加主攻的大部队从桥上运过去。”《金刚川》的焦点在于几个身处战争其间的个体战士的故事,“坦率地说,跟以前大家认为的抗美援朝拍摄不太一样,不是大规模大兵团、坦克,不是这种状态。特别孤单的几个人等待的大部队的胜利的状态。”即使是小视角,在戏外却是5000人的努力。

 

在《金刚川》剧组,有太多人都在和自然较劲,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来复盘这个项目难在哪里,基本每一个人都会提到天气这个词。比如路阳拍摄的第一段“士兵”部分,很多丛林部分的戏需要与天气对抗,拍摄地是很陡的土坡,下完雨后非常泥泞,正常的车子根本开不上去,剧组只能找来类似拖拉机的大轮子货车,把拍摄器材运上去,而上千名群众演员就只能徒步登山。回顾起来,路阳说在拍摄方法上确实受到了很多限制。照以前的经验,制作一个对叙事环境有严格要求的电影,一般都会花更多时间准备,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把重要的场景放在摄影棚内拍摄。但《金刚川》基本都是大量的外景,每天都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对抗:“摄影棚拍摄更有效率,时间、安全条件都很稳定,还能有特效手段辅助。但在自然环境拍摄,光和天气是不受控制的。”《金刚川》第一段里士兵们潜伏在树林的那场戏就不停传出有演员中暑的消息,最后一统计,拍摄当天是炎热的大晴天,那一天中暑的有70多人。进入9月,台风和洪水袭来,把剧组修的桥淹了。开机前为了方便拍摄,剧组买下了河滩旁一片300多亩的玉米地,并刨出一片空地供剧组停车,但接连上涨的水位把剧组的车都泡了,连移动厕所都漂在河上,洪水最严重的时候,剧组只能停工。邓超和吴京因其他档期暂时离组。据邓超回忆,因为天气无常,每次要登机的时候又被告知汛情严重难以起飞,光是演员与剧组互相核对时间就是无数次。 

 

变化多端的天气是《金刚川》拍摄过程遇到的最大“敌人”。


丹东的天气变化特别快,光线变化很猛烈,晴天戏、黄昏戏等全都需要云层和阳光的配合,瞬息万变的云层交给剧组的往往都是天不遂人愿,因此,导演组就同时设置了三组镜头,黄昏、日戏等的打光氛围全都准备好,随时根据太阳的变化来选择拍哪一组。“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工作方法,但是没有办法,必须争分夺秒,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每天都有大量工程问题等着剧组,好比我们选择了一处江面,要想在两岸拍摄,但江对面实在过不去,没有桥也没有路,就想办法怎么运送人员和器材;再比如想办法上山,该如何给设备充电。”谈到这里,路阳至今都很佩服他们的制片部门与移动部门,他们就像电影中的工兵连,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整个剧组都不想在叙事和情节上打折,但所有人的安危也是现场需要顾及的。他们做了大量的提前准备和规划,解决了一切看上去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的问题。”另外,丹东并没有专门的影视拍摄基地,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光是为了安置剧组人员,制片组就找了十几家酒店,遇上极端天气无法开工,导演就在酒店里剪辑,演员就在酒店里排练,基本没有停下来过,哪怕是一分一秒。

 

【技术】

飞机和高射炮的视觉冲突需要协调

 

郭帆执导的主要是《金刚川》的第二部分,讲美军飞行员“对手”,他说这是根据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在最终战役之前,我军必须要守住金刚桥,相反美军要不断地去轰炸这座桥,在美军的进攻下,如果这座桥被炸断之后,它的维修时间大概是一到三天不等。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在大概一晚上的时间,这座桥被轰炸了大概三次,三次又都被修好。”


郭帆导演在为《金刚川》制作后期特效。


郭帆是三位导演中第一个杀青的,但也是最后一个杀青的,虽然实际拍摄杀青得早,但后期特效量却是最大的,据统计,后期部分则找了20多个公司、约2600人的特效团队参与。除了用人力和时间赛跑,《金刚川》保质保量地快速完成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大量的CG(特效制作)镜头,不得不让他在开拍之前就采用预制的制作模式。“我们在剧本准备的同时已经开始准备预拍摄了,比如到丹东去扫描整个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扫描所有道具,这边涉及的特效太多了,所以制作流程就要基于故事,先把分镜做出来。”郭帆回忆,整个分镜用了4天时间,再花4天时间虚拟拍摄。然而虚拟拍摄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虚拟拍摄完后再花了4天的时间剪辑,总共12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动态预览。《金刚川》的动态预览跟往常不太一样,虚拟拍摄的好处增加了动作捕捉、增加了表演,再去做剪辑时的精准度会比较高。”


《金刚川》中飞机和高射炮不同视角的剧照。


众志成城坚定完成的精神是郭帆想通过电影给观众传递的,短时间内尽量去写实也是他给团队提出的要求。郭帆认为,三个导演联合执导的沟通成本会比别的影片要高,难点就在于每个人除了自己负责的部分,更多是交互的部分:“比如我跟管虎导演的部分是要上下兼顾的,飞机和高射炮之间是有冲突的,这个冲突涉及我们两方都要有对方的镜头,但如果对方的镜头与我们最初设计的视觉轴线、调度不一样的话就连不上了。”为了解决共融问题,郭帆说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都需要大量的沟通去完成、协调,怎么让镜头能够对位,能接在一起让观众的视觉观感非常舒服。

《金刚川》现场的物理特效团队是国内目前最顶尖的团队之一,之前也参加过《八佰》、《影》这些大制作电影的拍摄。早在《金刚川》之前的电影,团队就会对所有的爆炸镜头出一套详细的、测试过的方案,对爆炸的范围、爆炸的安全程度都要做到颇有把握。“但是即使如此,我们的拍摄过程中依然需要小心,有很多的流程要去遵守,如何安排好排练和实拍的顺序,什么时候填放炸药,炸药量怎么控制,需要大概多大的炸点,土要炸多高。”路阳说,每一帧在画面里的细节比例都需要精确计算,有时现场工作人数达几百人,在紧张制作的同时还要兼顾所有人的安全。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