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因为塌方和车辆众多,灾区一些路段出现了严重的交通堵塞,不仅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告急,更关键的是,一些伤员也难以及时运出。因此,《成都商报》刊登的雅安救灾物资需求清单中,其中一项就是“直升机救援运送伤员”。

  的确,相对于地面救援,空中救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救人须分秒必争,早一分钟得到救助,伤员就越有希望保住生命,直升机速度比地面车辆要快得多,着陆条件也相对简单,可以到达许多交通不便的偏远地点。而在地震灾难中,道路大量损毁,余震不断,泥石流、山崩等地质隐患遍布,大大增加了地面救援的风险,空中救援则不难克服这些困难,及时完成人员和物资的运送。

  正因为空中救援的优势,许多国家的灾难应急,空中救援总是冲在最前线。在汶川地震期间,共有99架直升机参与救灾,当时最先到达震中汶川映秀镇的,就是一架满载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直升机。

  此次芦山地震,空中救援已在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军方已启动向部分重灾乡镇空投救援物资、医护人员的行动。芦山太平镇大部分重伤员也通过直升机转移就医。

  但也要看到,面对超过200人死亡失踪,一万多人受伤,其中近千人重伤的重大灾难,我们的空中救援规模,还有扩大的必要。事实上,目前的交通堵塞不仅影响伤员运出,且由于复杂的路况,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也容易遭受颠簸之苦。芦山龙门乡急需8000顶帐篷,但因拥堵只到位370余顶。四川省红十字会披露,灾区的水、干粮、蚊香等必要物资只能维持三天。这些问题,都需要空中救援来救急。

  灾区“交通线”就是生命线,生命线频频遇堵,许多损毁路段抢修后又再陷中断,这样的情形下,空中救援显得十分迫切。值此危急关头,期待相关部门加强调配,从灾区以及周边省市,从军、警等方面,调动更多直升机用于救灾,能飞则飞,尽所有空中力量支援灾区。

  空中救援,官方是主力,民间力量也不可忽视。据统计,中国私人飞机数量已达1200架,民间直升机参与地震救灾,最大的困难是低空管制,根据相关法律,民用航空器飞行需一事一报,现实中,审批往往需要数天。这就大大制约了民间参与空中救援的热情。

  所以,在救灾的紧急时刻,相关部门能否特事特办,对民用航空器参与救灾开辟绿色通道,并帮助做好安全保障。如此,许多闲置在个人、飞机租赁公司等的直升机,就能充分利用起来,为救灾服务。

  此外,针对交通堵塞影响救灾的问题一再出现,有必要将国家航空抗灾救援体系的建设,早日提上日程,除了军方资源外,消防、政府救援部门也都应加强空中救援力量的配备,推动空中救援走向日常化、专业化,由此,让爱心插上双翼,更快地传递到灾民手中。

  □韩涵(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