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大势

  东北经济失速的根源就在于国企太多、规模太大,不仅阻碍了市场的活力、抑制了竞争,还对其他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

  东北经济失速。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长春主持召开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督阵”东北经济。2014年,东北地区GDP平均仅增长了5.9%,远低于东部的8.1%、中部的8.9%、西部的9.1%。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是1949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但1994年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后,东北的GDP增速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到了2005年,振兴东北成为国家战略,情况才开始有所改观,东北经济增长提速,GDP同比增速与长三角、珠三角看齐,并在2010年全面超越后两者。

  为什么到2013年,东北经济开始失速?我们先回看2010年的经济数据,辽吉黑的第二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26%、27%和28%,全面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18.7%和18.6%,而东北的第三产业分别为16.3%、12.9%和14.5%,反而低于长珠两地的16%和20%。辽宁的二、三产业GDP比值2004年降到历史低点1.09:1,但2005年后逐年提升,提至2011年的1.49:1的高点,出现了全国少有的第三产业相对衰退的现象。

  由此可见,近些年,东北经济的好时候是由第二产业拉动的,其中大型国企功不可没。

  只是东北的一些国企经营有问题,在巨量的信贷等资源支持下,东北国企的市场份额还是一直在下降。以辽宁为例,国企工业产值从2005年的54%降至2008年的40%,并在2012年进一步降至27%。这本是好事,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国企的利润总额占比降得更快,从2005年的44%降低到2008年的-6%(整体亏损),之后一度回升到2010年的15%,但很快在2012年继续恢复为亏损,典型的有产量没效益。这就是为什么2013年开始,东北的经济增长开始失速。

  相比之下,广东的国企规模小,利润好。广东国企工业产值份额一直大幅低于辽宁,从2005年的18%降低到2012年的16%,同期利润占比从20%降至12%。虽然广东国企的利润水平也不如民营企业,但与市场份额相差不算太大,境况远好于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

  因此,东北经济失速的根源就在于国企太多、规模太大,不仅阻碍了市场的活力、抑制了竞争,还对其他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东北的样本也给了全国范围内国企改革一个教训。东北的国企所占市场份额及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么高的市场份额并没有转化成利润,反而从2012年起整体亏损。

  广东、上海等地的国企效益比较好,也并非是其竞争力所致,更可能是因为两地民营经济相对活跃,国企可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垄断、优势地位向上下游足够多的民营企业汲取经济租,贡献利润。东北国企的亏损正源于此,市场缺乏足够多的民营企业向其贡献利润。

  因此,振兴东北经济,关键发力点还在国企改革。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