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CEO李一帆。

  主要产品/服务: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激光气体探测设备

  融资轮次:A轮

  创始团队:CEO李一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

  “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半部激光雷达的产品演变史就是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史。”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行业用于激光三维扫描的传感器,可以算作是自动驾驶汽车“眼睛”的首选。

  尴尬现状和巨大空间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目前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测试车和高清地图测绘。

  细数激光雷达赛道,真正能够实现量产和稳定出货的并不多,其中要以美国的Velodyne和德国的Ibeo为寡头。

  成立于1983年的 Velodyne 在智能驾驶激光雷达领域无疑占据先发优势,自动驾驶头部梯队几乎都是其客户。但产品售价高、发货周期长是 Velodyne 的致命伤。其64线激光雷达售价高达8万美元,16线激光雷达价格也在1万美元左右。

  2015年,激光气体探测起家的禾赛开始进入激光雷达市场。

  价格低、交付快、更新频

  禾赛CEO李一帆介绍,自动驾驶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可以抽象成一个最典型场景:在50米开外,尽可能捕捉更多行人和车辆的细节。以此为目的,旗下产品Pandar 40打破以往激光雷达均匀分布的陈规,在接近0°范围附近密集设置了26条线,角分辨率达到了0.33°。“这等效于一个均匀分布的传统64线雷达。”

  作为后入局者,禾赛从一开始就吸取经验,加入大量半自动化设计,降低了人工调校比例。同时,中国廉价的元器件和劳动力也成为了禾赛的“本土优势”。

  至于迭代速度,不同于躺在功劳簿上的 Velodyne,作为初创公司,禾赛需要通过迭代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举例来说,Pandar 40 的测量距离从刚面世时的150米提高到200米,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研发一个完整的激光雷达需要聚集光学、精密机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FPGA、深度学习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幸运的是,禾赛在这几年内像采蘑菇一样集齐了各路专家。”李一帆说。

  禾赛已经与京东、百度(阿波罗计划)达成合作,此外,其客户还包括美国底特律、匹兹堡和欧洲的一些大型 OEM厂商。

  据悉,禾赛正在研发适用于量产车的固态激光雷达。“预计年底展示产品 demo,明年初为客户提供A sample用于测试。”

  “未来,禾赛希望从机器人的‘眼睛’入手,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李一帆说。

  新京报记者 蔡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