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基同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洲太平洋地区主席。在他看来,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展开现实社交的纽带和平台。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洲太平洋地区主席裴基同认为,互联网的发展让网上博物馆成为可能,但现实社交也不应被忽略,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

  互联网让博物馆更吸引人

  新京报:互联网发展给韩国的博物馆带来哪些变化?

  裴基同:早在2002年,韩国的博物馆就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举办展览。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建立网上的虚拟博物馆,人们不用前往实地,就可以在网上浏览展品的图片和文字信息。

  新京报:那么来博物馆的人会不会变少?

  裴基同:我认为,未来很多人类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届时人们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博物馆可以成为他们获得知识、满足兴趣的很好场所。

  新京报:随着线上博物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实体博物馆会不会受到挑战?

  裴基同:虚拟博物馆并不具备实体博物馆的所有优势,隔着屏幕所能接收到的信息是平面的、有限的,不具备实地参观所能体验到的感官感受,缺乏情感冲击。因此,我们应该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将更多人吸引来实地体验和相互讨论的手段,同时实体博物馆也要提高自身吸引力。

  通过合作打破文化壁垒

  新京报:偏远地区的人们可能不具备享受线上资源的条件?

  裴基同:目前,世界各地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互联网也是一样。我认为将来发达国家应该对互联网落后地区进行投入和支持。

  当然除了硬件问题外,也存在文化壁垒的问题。世界上有着形形色色的群体,各自宝贵的文化,不一定被其他群体或民族所能理解和欣赏,而合作是打开未来的钥匙,一切都在全球化,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文化有着更加开放的态度。

  新京报: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有没有新的功能定位?

  裴基同:我觉得博物馆应该成为人们展开现实社交的纽带和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在线上社交,但是人们不应该因此忽略了现实中的互动与联系。我认为,博物馆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将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在一起,在共同观赏文物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进行讨论与交流。

  采写/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