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龙潭公园,龙潭春节文化庙会第一天,前来逛庙会的市民络绎不绝。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昨日,地坛庙会,仿清祭地表演在地坛方泽坛进行。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昨日,龙潭公园,龙潭庙会非遗展示区,市民围在盛华老人的展台前,观看他画脸谱。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昨日,龙潭公园,龙潭庙会第一天。“一带一路”展附近的饮食区,来自墨西哥的留学生李仁曦向市民们推荐墨西哥馅饼。

  两大庙会首日游客量较去年增加;今起至初四迎游园高峰,建议避开10时至14时错峰游览

  农历狗年正月初一,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开门迎客。昨天北京室外温度最高达7摄氏度,温暖的阳光更为市民逛庙会增添了几分兴致。地坛公园西门外,竖立着红色的迎客牌楼,大红灯笼挂满道路两旁树木;龙潭公园园区外墙上,搭建起大型拱门,红墙绿瓦,很是喜庆。

  由于天气晴好,昨日地坛庙会游人量达20.7万人次,龙潭庙会游人量达1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根据天气预报,春节期间天气持续良好,预计初二到初四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是庙会游览高峰时段,建议游客朋友尽量避开高峰时段错峰游览,并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地坛庙会

  仿清祭地表演提前至9时开演

  昨日上午8点半,地坛庙会西门外,民间演出团体上演了精彩的花会表演,河南盘鼓、花脸社火、高跷秧歌、河北舞狮等节目火热开场,虽然是暖场演出,但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过年怎么着都得有个喜庆劲儿,鼓听着也带劲,狮子舞的也灵活。我跟这附近住了一辈子,每年都来庙会,就愿意看这开幕演出。”抱着孩子的葛大爷兴奋地说,怀里抱的是他刚添的小孙子,带出来一起感受感受。半小时的开幕表演结束后,第三十三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在一片鼓乐欢歌中拉开了帷幕。

  9时整,方泽坛内响起悠扬的中和韶乐,在150余名“文武百官”、“侍卫仪仗”前后拥护下,身着祭祀盛装的“乾隆皇帝”缓步登上方泽坛。“跪、拜……”150余人组成的表演团队,进行祭地仪式,行三拜九叩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据了解,地坛庙会祭地表演是仿照乾隆年间的祭地仪式进行的,所用陈设、服饰、音乐等都是按照史书记载精心设计。

  “请观看仿清祭地表演的游客,继续往前走,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一旁的志愿者耐心地引导着,看完开幕演出的游客们径直前行走向公园正中的方泽坛,观看狗年的第一场祭地表演。

  据地坛庙会工作人员介绍,每年地坛庙会游客高峰期在上午10点左右,为保证游园安全,今年地坛的仿清祭地表演将提前半个小时,在初一至初五每天上午9:00至9:30准点开演。

  ■ 人物

  61岁“老皇帝”返聘回地坛

  28年的祭地演出经验,让齐学恩成为“半个专家”

  “台上我演的是皇上,但换下衣服我就是普通工人。”自从1990年在地坛庙会上扮演皇帝开始,这已经是齐学恩第28年登上祭坛。最初进行祭地仪式,是故宫博物院清史专家朱家溍根据乾隆年间史书所记载程序,进行的“还原”。

  28年以来,台下的助演换了一茬又一茬,从武警官兵到北影厂的群众演员、高校学生,再到如今的保安队员,只有齐师傅这位“老皇帝”还在坚持。

  去年,60岁的齐学恩到了退休年龄,原本已经回家休养的他又被返聘回了地坛,“年轻的演员气场、稳定性都还不够,特别是春节庙会这样的重要时段,我也是担心他们给演砸了。”28年的演出经验,齐学恩已经成了“半个专家”,那些年轻徒弟身上的一些细节疏漏都会被他指出来。就连台下助演的动作、站位,他也要挨个指点,带领“文武百官”完成祭祖、祭地等仪式。

  现在,齐学恩的工作就是表演好皇上和带好徒弟,其他的工作一概不用他操心,可就是这样,齐师傅还是忍不住到东门检票处去帮帮忙,依旧是上午做“皇帝”,下午做检票员。

  龙潭庙会

  习武留学生摆摊卖墨西哥美食

  昨天上午9时许,龙潭公园内已人头攒动。每个入口处都设有近10个购票窗口,游客依次排队通过安检进园。前来逛庙会的游客三五结伴,人群中有不少老人和孩子。

  山西秧歌队专程来京演出

  园区内,游客聚集最多的,当属歌舞表演项目。来自山西朔州的踢鼓秧歌队上演了一出地域特色十足的秧歌舞,引得观众连连叫好。这支近40人的队伍,成员几乎都是60岁左右的农民,涂红抹绿,动作夸张,十分有趣。

  53岁的杜才在秧歌队中饰演“丑蛋”,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年三十前一天就跟着秧歌队一起,坐了8小时大巴来到北京。“是专门来给北京庙会表演的,给首都带点欢乐的气氛。”杜才称,自己的演出排到大年初五,共20场。“队里都是来自山西的农民,能来首都表演都很开心,辛苦点没关系。”

  墨西哥留学生美食摊位热卖

  值得一提的是,龙潭庙会今年推出“一带一路”特色板块,除了成都、新疆等省份的特产展卖,还引进了土耳其、泰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特色的风味小吃和工艺品。

  昨天上午,墨西哥留学生奥马尔和李仁曦的摊位十分讨喜。他们在首都体育大学学习武术,来北京快6年了,普通话早已娴熟。“我们很喜欢中国文化,刚好能在庙会上向大家展示墨西哥的美食。”

  奥马尔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中国,看了武术电影之后,一直梦想能来中国学习武术。来京前,他还在墨西哥当过老师,专门教武术。李仁曦也是个武术迷,6年前,他曾只身前往河南少林寺求学,之后又考入首都体育大学武术系,长拳、八卦掌都是拿手本事。对于未来,他们有同样的规划,“开一家武术馆。”

  习武多年,奥马尔对中国的武术精神也颇有见地。他觉得,自己一心追求的武术真功夫,并不在身体上,而在思想。“我慢慢体会到,中国的武术不只是练身体,而是练心,练品格。”

  京剧脸谱展位引游客驻足

  引游客驻足的还有非遗文化展位。京剧脸谱展位上,一位老人手端竹笔,蘸上颜料,对着一块脸模左勾右挑,不时吟一段《铡美案》,引得一片掌声。老人名叫盛华,已72岁高龄,从小学习京剧“唱花脸”,后又学习画脸谱,跟京剧打了一辈子交道。他身后挂着大小近百个脸谱,都是亲手勾画。

  “这个是钟馗,斩妖除魔保平安;这个是财神,招财进宝;这个是武将,这个是奸臣……”给游客介绍起脸谱来,盛华神采奕奕。3年来,他每逢庙会都会开个展位,一画就是5天。他还带来自己出版的脸谱教材,展示给游客。“每一个脸谱背后,都是一个人物,一段历史文化,我把弘扬京剧文化看作责任,多一个人喜欢我都很开心。”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