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百度、58集团、搜狗等企业纷纷响应

  “两会”春风劲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表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两会”期间,新京报推出《经济策》专题。通过深入采访两会代表委员,对新经济、高质量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国企改革、营商环境、产业振兴、下调关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从代表委员们的回答中,寻找到解答问题的对策。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建议,2018年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等。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全国政协委员、网易CEO丁磊,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姚劲波等新经济企业掌门人在本届两会上纷纷提出新经济发展的倡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经济的代表都表达了希望回归A股的愿望。

  新经济模式快速崛起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新经济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通俗地讲,新经济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告诉新京报记者,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互联网增长速度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增长,今天我们遇到一些增长上的困难,其实互联网已经不增长了,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现在需要想办法把数据打通,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推动进一步的增长,我非常相信,技术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继增长的动力,并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增长。”

  此外,传统产业和新经济结合也是一个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方向,58集团CEO姚劲波表示,新经济模式正在迅速崛起,在中国经济构成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蜕变成为“新服务”。

  姚劲波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技术已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平台变得更加“智慧化”。

  多位新经济掌门人期待回归A股

  2月28日,360实控人、董事长周鸿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的敲钟,开启360的A股征程。周鸿祎认为,未来随着互联网各种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会有更多优质的互联网企业登陆A股市场,给A股市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他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GDP已经排名全球第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资本市场。

  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委员住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IPO市场化定价和支持四大行业独角兽企业上市等问题,证监会今年将继续深化IPO市场化改革。对于如何加强对“四新”企业服务的问题,他表示:“证监会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支持‘新经济’发展。”

  日前,上交所表示,已经形成一套服务“新蓝筹”企业的全周期服务方案,搭建了专业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一批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努力成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蓝筹企业。

  两会期间,新经济领域的多名代表委员,都表达了想要回归A股市场的愿望。

  3月2日,新京报记者就百度未来是否会回归A股提问,李彦宏表示,一直希望百度能够整体在国内上市,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肯定希望能够尽早回到国内上市。

  网易CEO丁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考虑回到A股上市,“对一个有准备的市场,是随时可以上市的。”不过,丁磊认为,A股有一件事情他认为很不合理,即A股上市公司的“任性停牌”,这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是不可思议的。

  “搜狗看好这个事情,也有意愿回归A股,会跟着政策走。”搜狗CEO王小川表示,公司是服务中国网民的,现在政策也比较支持,公司在考虑这个事情。

 

 

  代表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
如果说其他国家(除美国)要跟中国人工智能水平来比的话,我们还是有优势的,甚至是有明显优势的。

  李彦宏:中国对新经济接受程度比美国高

  新京报:最近证监会提出来要把未来的BAT留在国内,A股也在拥抱新技术,百度未来有没有计划让一些新的业务在国内上市?

  李彦宏:我们一直希望百度能够整体在国内上市,因为我们主要的用户都是在中国,我们主要的市场都在中国,所以我们主要股东也在中国的话,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当年之所以去美国上市,是因为中国当时的政策不允许,我们VIE的结构从中国的法律来看是一个外资公司。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政策障碍。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回到国内的股市。

  新京报: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李彦宏:挑战和机遇都是同样一个东西,就是对新技术拥抱的程度。如果不能很快地去接受这些新技术,对企业来说就是挑战,有可能会被淘汰掉。如果心态足够的开放,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拥抱这些新的技术,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尤其是技术的革命带来的生产效率和提升,其实人类历史上一直是这样的,技术革命对效率的提升导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或者是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在推动。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互联网,它对生活的改变远比印刷术对人们的生活改变要大,所以它对经济的主推动作用也会非常大,就看我们有多勇敢拥抱这个技术。

  新京报:人工智能被业界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你如何看待这次人工智能的浪潮?

  李彦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数据积累越来越多,计算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开始进入应用阶段。这三者是相互加强的,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服务器,所以它能够记录越来越多的数据。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可以进行训练,所以我们就发明了更好的算法来训练这些数据。有了更多的算法,又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更大的计算能力,这三者不停地循环,不停地相互加强,导致这几年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上能力提升非常快。

  新京报: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是中国对美国完成弯道超车一次很好的机会。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你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的差距在哪?

  李彦宏:客观地讲,中国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应该说是第二,不是第一,第一确实是美国,但是如果说其他国家要跟中国人工智能水平来比的话,我们还是有优势的,甚至是有明显优势的。

  就中美两国来比,我也认同美国在很多方面的优势,美国人工智能的人才有优势,美国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优势,算法的创新绝大多数目前来说是在美国发生的。

  人工智能对数据是比较依赖的,中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7亿多的网民,说的都是中文,都是中国的文化,法律也是同样的法律。中国用户产生的数据本身都是非常和谐、统一的,这些数据用来训练机器学习,训练人工智能,可以训练出来非常有价值的结果。

  在政策上,中国政府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开放和开明的,它愿意让这些新的东西先进行尝试,即使在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它的总体态度也是鼓励创新的。此外,中国在传统产业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比美国要高。

  新京报:人工智能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变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部分企业在技术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做一些变现,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彦宏:人工智能的变现确实是个问题,无论像百度这种比较大规模的公司,还是像一些初创型的企业,短期内靠在一个新的领域,像无人车这些要想收到足够多的钱来支撑自己的研发,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就是靠在其他领域挣到的钱来补新的业务,对于创业型公司就要靠融资能力,现在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工智能公司靠自己技术卖出去钱养活自己,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能够挣到很多钱。、


全国人大代表、58集团CEO姚劲波
以分享经济、新零售、新服务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商业趋势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化经济发展。

  姚劲波:产业加速融合驱动新经济发展

  新京报: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姚劲波: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逐步具备向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科技创新、生活服务、城镇化和全球化等方面都涌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下一个20年,以中国新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将迅速崛起,在中国经济构成中的比重将超过60%甚至70%,并蕴藏着数以亿计的市场机遇。新服务业将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连锁化等特点,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科技创新将为服务行业的发展装上“提效增能”的新动力。

  新京报:你认为发展新经济可行的路径有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新经济?

  姚劲波:“互联网+”加速推进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成为驱动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动力。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例,随着创新优势不断凸显,已经呈现在多方面超过欧美等国家的态势。以分享经济、新零售、新服务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商业趋势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化经济发展。

  在新经济的推动下,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带动新服务业的变革升级,也将促进中国快步走上科技强国之路,将成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永不枯竭的重要保障。

  新京报: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有的服务业存在哪些问题?

  姚劲波:中国的服务业,跟国外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在很多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领域都没有上市公司,我判断很多创业者很多资金会进入这个行业。我建议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发展这个行业。

  以“互联网+服务”为代表的新服务为新经济趋势发展和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带来了经济结构诸多方面的积极变化,未来极有可能会表现出聚集倍增式的发展态势。但是,也受到行业政策支撑力不强、服务标准化制度缺失、创新人才引留难等问题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进程。

  新京报:为什么会提出“新服务”这个概念?新服务有哪些特点?

  姚劲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服务业呈现出数字化、品牌化、连锁化、资本化的特点,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更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我们称其为“新服务业”。

  如果想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新兴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将会有所助力,鼓励新型服务模式可能会做得更好。应该让各行各业掌握新型技术,思路更开放的企业都参与进来,引入能够更好激活市场活力的创业者。

  中国有14亿的人口,是跟新服务业、新消费充分挂钩的国家。通过充分的开放拥抱技术,我觉得中国一定有机会诞生这样的品牌企业,诞生这样的公司。

  新京报:租房市场存在很多的用户痛点,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

  姚劲波:租赁市场建设面临着诸多瓶颈,房屋租赁立法上相对不足,对于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诸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租户居住环境、安全等基本权益缺少有效保障。

  我建议政府加强推动住房租赁制度建设,破除“买房才是安居”的固有观念。希望政府进一步推动“租售并举”等制度的落实,从政策层面予以保护,逐步使租房居民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与买房居民同等的待遇。

  通过国家层面的法治手段,遏制各种租房乱象,希望政府加快补齐租房市场立法领域的短板,完善房屋租赁制度顶层设计,明确房屋租赁双方权益和中介公司责任,建立快速解决房屋租赁纠纷机制,让解决租房纠纷问题有法可依,同时在交易环节加强承租者权益保障。

  同时,进一步放宽承租人租房时的公积金提取限额,并考虑租金抵扣个人所得税。建议政府、房地产企业和专业化租赁机构多方合作,在大型工业园区、商业区周边增加经济型公寓,进一步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和生活。

  采写/新京报记者 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