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刘宝中在313路车。


刘宝中为乘客准备的药品。

  12月11日凌晨6点,北京城仍被黑夜笼罩,尚未苏醒。

  零下10摄氏度的气温里,晓月苑小区公交站前零星站了几位乘客。站台斜对面的公交车场,313路公交车司机刘宝中正在准备发车。

  313路是条孤独的公交线,由晓月苑小区开往大王庙,共9个站,全长15公里。因为路程短、乘客少,313路只有一名专职司机、一辆公交车,每天定点发车,一天只跑五趟。

  从1978年开通算起,孤独的313路奔跑了40年,刘宝中是第六任司机。2008年,刘宝中从上任司机手中接过了方向盘,一开就是十年。

  十年里,刘宝中把小小的车厢打造成了“流动的四合院”。他会热情地跟每个人打招呼、唠家常,熟知每位老乘客的姓名、年龄和行程,乘客们也都有他的联系方式。

  给庙里的僧侣充公交卡、替老大爷捎药、帮老奶奶接孙女……只要乘客一句话,刘宝中能帮上忙的,从来都义不容辞。“在这趟车上,没有陌生人间的互不理睬,只有亲如一家的温情脉脉。”刘宝中说。

  乘客的家

  刘宝中今年54岁,国字脸,浓眉大眼,1.77米的个头,腰杆总是挺得直直的。

  1976年,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上映。影片中,高仓健坐了一辆公交车去找证据,车门一打开,高仓健穿着黑色风衣利落地走了下来。这一幕一下子击中了刘宝中,“太帅了,我以后也一定要开公交车”。

  1984年,20岁的刘宝中如愿加入了公交集团,先是在351路当了4年售票员,然后开始学车、自己当司机。2008年,刘宝中被调到了313路。

  如今,刘宝中家住在四环,常走路来上班。早上7点发第一趟车,最迟6点半就得到。他习惯了早早起床,把衬衫、工作服穿得整齐、把皮鞋擦得发亮。时间充裕的话,还会用发胶梳梳头。

  早晨一上车,刘宝中戴上驾驶专用的白手套,先是查看电表、打开暖风,“外边天冷,暖气开久点儿,乘客上来能更暖和些”。为了让乘客更舒服,他自己买了10个褐色的棉座垫铺在椅子上。等到了夏天,这些棉垫会被凉垫取代。

  刘宝中还准备了雨伞、雨衣,以及一个应急医药箱,风油精、感冒药、创可贴、纱布等一应俱全。

  傍晚,刘宝中会仔仔细细把车厢清洁一遍,扫地、擦座椅、倒垃圾。洗车有专人负责,他也要紧紧盯着。

  “313路就像乘客的家一样,应有尽有。”刘宝中说。

  会等人的车

  7点整,313路准时从公交车场驶出。道路狭窄,光秃秃的树立在两旁,菜园、森林公园和农场依次掠过车窗。

  “刘师傅早”、“您早”,乘客一上车,都热络地跟刘宝中打招呼。“刘师傅,我刚给您发微信了,您看见没?”一位穿着红棉袄的老奶奶问。老奶奶叫姜北平,家里在附近有生意,每个月她都要坐几次313路去公司看看。

  刘宝中掏出手机一看,几分钟前,姜北平发消息说,坐452路过来有点儿迟,怕赶不上车,希望刘宝中能等等她。刘宝中抱歉地冲她笑了笑,“哎哟,我这没顾上看,幸好您赶上了。”

  313路每天只定时发5趟,错过一趟就得等很久。为了予人方便,刘宝中给了所有老乘客他的联系方式,乘客提前知会一声,他都会耐心等上几分钟。

  75岁的郑士传也被刘宝中等过。11月30日,郑士传去医院看望同学,下午回来时路上堵车,赶不上最后一趟313路了,他立马给刘宝中打了个电话,让刘宝中等等。刘宝中满口答应了下来,还劝他“别着急,慢慢来”。

  郑士传到了公交车站,却不见车影,忙给刘宝中又打了个电话。正在这时,一辆小轿车停在了郑大爷身后,刘宝中坐在驾驶座上。

  原来,那天下午刘宝中去开会了,是别人代他出车。接到郑大爷电话后,刘宝中开着自己的车赶了过来,送郑大爷回家。

  “我感动了好几天。别人都是人等车,只有我是车等人。”刘宝中说。有时,站点离乘客的去处还有段距离,刘宝中看老年人腿脚不便,也会就近停一下,让他们少走几步路。

  开了30年的公交,刘宝中几乎没跟乘客产生过大的冲突。如果有小摩擦,他会先主动向乘客道歉,“毕竟我干的是服务行业,要尽我所能服务好大家。”

  11月初,刘宝中听说了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后,格外惋惜。在他看来,事情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是他碰上了打司机的乘客,会先把车停到路边,跟乘客讲理,实在不行再报警。

  “要是在刘师傅的车上,重庆那事儿根本不可能发生,”60岁的张国鑫冲刘宝中竖起了大拇指,“您干脆别退休了,一直拉革命车,不松套儿!”

  张国鑫是北天堂村的村民,刘宝中的车开了多久,她就坐了多久。张国鑫信任刘宝中,刘宝中也常给她帮忙,充公交月票、接孙女……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对待乘客,刘宝中始终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

  6岁的果果是个短发小女孩儿,父母都不在身边,奶奶一个人带着。每天,奶奶都要去幼儿园接送果果,但她腿脚不便,走不了几步就大喘气,刘宝中主动提出帮忙接果果。

  幼儿园下午4点放学,刘宝中跟幼儿园老师约好,4点15分准时把果果送出门。因为幼儿园离晓月苑还有两站地,他得赶在4点40分发最后一趟车。在路上,刘宝中常给果果买糖果、冰淇淋,休息时还会带她去游乐园。

  刘宝中让果果坐在离他最近的座位上,车上的乘客也照看这个小姑娘。日子长了,果果开始叫刘宝中“大爷”。今年9月,果果上小学了,不再坐刘宝中的车,但刘宝中每逢过节,都要去看看她。

  乘客中还有一位叫连秀荣的老人,把刘宝中当儿子看待。连秀荣今年90岁了,前些年一直坐刘宝中的车去看孩子、看病。每次上下车,刘宝中都会主动搀扶她,像是她的专属拐杖,一搀就是7年。

  闲暇时,刘宝中常给连秀荣打电话嘘寒问暖。连秀荣过生日,刘宝中买了鲜花和蛋糕,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去看她。老人也像迎接自己的儿女一样迎接他们。

  前两年,连秀荣搬去和女儿住了,她每个月还要让孩子陪她坐两次车,只因为挂念刘宝中。去年10月底,风刮得厉害,刘宝中远远就看见连秀荣颤颤巍巍地站在站牌下,她一上车,就对刘宝中说:“我等了你40分钟,就想看看你。”听到这话,刘宝中的心一下就软了。

  刘宝中有个外号叫“刘精神”,是一位叫杜兰英的乘客取的。五六年前,杜兰英的老伴儿出车祸去世了。每次坐车,杜兰英总是闷闷不乐,也不爱跟人说话。刘宝中见了,开始主动找她说话、开解她,让她多参加一些活动,希望她尽快能摆脱痛苦。

  慢慢地,杜兰英走了出来。每次坐车,都会给刘宝中带一份早餐。见刘宝中总是精神抖擞、衣着利落,笑着叫他“刘精神”。

  2012年5月,“刘精神”得了肠溃疡,住院一个多月。乘客们纷纷到医院看他,手里拎着水果、营养品,还有刘宝中最爱吃的羊头肉,刘宝中感动极了。“我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对我也是一样。”

  这么多年,刘宝中一心扑在工作上。过去,女儿一直不理解他,总觉得他就是个“开公交的”,没什么了不起。看到那么多乘客来探望刘宝中时,她才发现,原来爸爸的工作这么有价值。

  2015、2016、2017年,刘宝中分别获得最美职工、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的称号,今年,他还被评为“首都劳动模范”。按公司规定,再过一年,刘宝中就可以退休了,但他打算申请干到60岁。“我放心不下这车人,必须干到不能干为止。”

  新京报记者 周小琪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