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全国首张轨道交通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地铁福田站开出,“区块链+移动支付+发票”的智慧出行时代正式宣告到来。据深圳地铁测算,使用区块链电子发票后,预计每年节约发票印制成本约40万元。


其实,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商业场景我们并不陌生,这项服务已经覆盖了金融、零售、餐饮酒店、停车服务、交通行业等多个民生领域。根据融资市场公开资料,自2013年至今,区块链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发展行业市场,主要包括虚拟货币(37.15%)、行业应用(26.62%)、底层技术(19.45%)和数据服务(16.22%)等细分领域。

 

区块链技术场景应用统计


目前,随着区块链技术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势如破竹,保持着较高的新增数量。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潜力研究报告》提出,虽然区块链相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起步较晚,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却以109.40%的年均增长率大幅高于其他数字技术初创企业的增长速度。


区块链技术初创企业累计增长趋势


区块链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它鼓励内容创造方和生产方,借助区块链技术下的分布式记账、数据不可篡改、共识机制、智能合约、token激励等特点,使用户行为、订单数据都实时上链并记录,使数据更加公开、透明,实现它的价值所在。


也正因如此,区块链被赋予了极高的市场属性。近年来,区块链企业的融资事件数在不断增长,2013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融资事件数总计835起,融资总额达1592.93亿元(仅计算公布融资金额数据的事件),按照均值计算,每起融资规模均以亿元为单位,融资金额达1.9亿元。显然,哪怕是在币圈低谷期,金融市场对区块链的热情依旧,从一级市场投融资市场可知,区块链产业版图已经涵盖了底层技术、技术应用、孵化器、投资机构等各个领域。


历年中国区块链企业融资数量及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区块链融资事件数达到近年最高峰,总计517起。与此同时,2018年融资金额也达到历年最高值,共计1112.97亿元。导致此次融资规模井喷的最大原因是,蚂蚁金服获得了140亿美元(超9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总金额,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尽管如此,除去这一因素,2018年整体的融资金额也将近是2017年的十倍。


虽然区块链经历了2017年末的数字货币共享账本热潮,2018年初的可编程金融智能合约创新,再到目前的可编程社会价值互联网,可谓从价值链到资产链再到应用链的理性回归过程。但在2018年这样一个“资本寒冬”论调的年份里,区块链仍然能够获得高频次的融资,显然妥妥地站在了风口之上。据数据统计,在区块链一级市场投融资市场中,仅2018年内就获得3次及以上融资交易的公司共计15家,创投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2018年区块链领域一年内融资超过3次的公司统计


另外,从融资轮次来看,我们也能发现资本市场正在全速推进区块链行业发展,仅种子天使轮的融资占比就高达57%,可见区块链行业正处于应用萌芽期。当然,这也呈现了一个新型资产诞生向价值资产峰值冲刺的过程。毕竟,区块链要快速发展,就免不了试错,试错就意味着烧钱,而资本市场承担了试错成本。

区块链企业融资轮次分布统计(按次数计算)


综上,区块链可谓是又新又有钱的行业。但是,相比在纯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动作,区块链技术能否在真实业务场景中落地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然而,从商业应用层面来讲,寻找与区块链技术匹配度高的新商业模式,以及打通各行各业业务逻辑过细的问题,包括技术的迭代,都是很多区块链企业需要面临和攻克的。


2019年正式跨入了第二个季度,互联网大环境和资本市场似乎还处于“倒春寒”。而在2018年里过得还不错的区块链,若是能够时刻秉持居安思危的心态,专攻技术和商业问题,相信他们中的一些可以有机会成为行业佼佼者。


□王霄(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资料来源:新京报智慧城市研究院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