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雅)清明节吃什么?每到过节,食物总有着特殊的意义,被人们赋予了感情和故事。有人甚至说,“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北方以面花以及寒时十三绝面点为主,南方则以青团、艾粄为主。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整理发现,各地都有自己的“看家菜”。

 

青团最普遍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清明吃青团的习俗起源于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

 

近年来,北京也开始售卖青团了。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摄


青团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清明前后才有的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肉松等馅儿。捏出来的青绿色团子,上火蒸熟。绿绿的软糯的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悠长的青草味儿,有一点儿黏,却不粘牙,再加上里面馅料的味道,入口即溶,简直让人停不了口。南方人喜欢吃咸中带甜的肉松馅儿,北方人则更加偏爱纯甜的豆沙馅。

 

在北方,青团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市民的饭桌上。或成为伴茶小点,或成为饭后甜食。甜而不腻的清爽口感,更受到老人孩子的欢迎。相比北方传统的点心,青团少油的特点,也受到追求健康养生人士的追捧。

 

在广东及台湾客家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客家人称其为“艾粄”;江西客家地区称为“艾米果”;闽南及潮汕地区称为“艾粿”。相比青团,它还没有被北方人所熟知和喜爱。

 

北京有点心

 

在北京,清明要吃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绝”。


老字号中大多能够买到这些老北京的小吃。这十三绝分别是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糖火烧、姜丝排叉、焦圈、馓子麻花、豌豆黄、螺丝转儿、奶油炸糕、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和萨其马。这些吃食均是面食,这也应了“北方人爱吃面”这句话。

 

陕西蒸面花

 

在陕西,清明节则要做面花来吃。面花又称“花花馍”,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它贯穿于岁时节日和风俗礼仪中,造型格外精美。


面花资料图。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微博


面花由当地妇女用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有兔子、飞燕、花朵、佛手等多种造型,看起来白白胖胖、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面花资料图。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微博


有些地方习惯将面花做成飞燕的样子,用柳条穿起来挂在窑洞顶或窗框边,慢慢吃。这样风干的面花,吃起来酥酥的,也不会发霉变质,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