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雅)北沟村位于北京市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该村距怀柔城区18公里,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全村共155户330口人。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找出路,种上了栗子,还建设起来“传统文化一条街”吸引游客。经过十年时间,“栗乡”和“传统文化”作为小村子的招牌,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打造成了“首都生态文明村”、“北京市民俗旅游村”。 


长城脚下的小村——北沟村。受访者供图


改变从整治村里环境开始


北沟村地处半山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条件,一方面村域面积以山场居多,近3000亩的山地资源为板栗种植提供了天然场所;另一方面背靠国内外知名的慕田峪长城,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美,适宜人们来此游玩和居住。为了将村子发展起来,村党组织从村貌入手,进行整治。近些年来,北沟村采取“党建引领人居环境”的治理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分组划分党员责任区,挂牌公示,并确定每月5号为党员活动日,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活动。村党组织带动全体村民以户为单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实施“柴草进院”、旱厕改造、修建步道、栽花种草、治理河道等,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与此同时,村党组织利用政府投入的1000余万元,组织全体村民兴建村级公路,解决村子交通问题;修建深水井,让村民喝上卫生达标的饮用水;建设汲水池60个,为果园林地提供浇灌水源;在公路两旁和村内花坛栽种花草,实现道路绿化美化;积极申请京郊无线上网入户试点,90多户村民享受财政补贴安装了电脑,北沟村成为了京郊无线上网第一村。


村内修建了“传统文化一条街”。受访者供图


栗乡和传统文化成招牌


为了让村里的经济活起来,北沟村从这种地理生态条件出发,种上了板栗。每年的六七月份板栗花开时节,小村子里三面环山,漫山遍野栗花飘香。深蓝方巾、碎花小衣的本家农嫂成为北沟村民俗旅游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如此,村里还有栗子采摘,栗子宴等旅游项目,也让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栗乡”。记者了解到,村里共种植板栗2400亩,户均种植近15亩,人均收入3000元,板栗成为该村支柱产业之一。特色旅游每年吸纳游客50000余人,为村子带来旅游综合收入240万元。


相比其他村子,北沟村内游客更多的是外国人。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外国人来?这得益于“传统文化进北沟”的项目,村内修建了“传统文化一条街”,在主街道两边安装壁画60余块,建文化墙2000余平米,悬挂字画200余幅,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民俗文化内涵。专门邀请大学教师来村教授传统文化课,定期为村民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传统文化影视节目。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外国人来参观学习。


同时,借助外国居民入住的名气,村民也发展民俗旅游,在房屋设计上融入国际元素,提升民俗旅游档次,促进村民增收。目前,全村已发展起来30余家高端民俗户。


2005年以来,北沟村共引入17户来自美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外籍人士到村投资、居住。这些外籍人士租用农民闲置房屋,在为农民带来15万到90万不等租金收入的同时,对房屋加以精心改造,保持外观原貌,不破坏村庄乡土气息。外国居民入住,首先带来的就是租金收入,从2005年的30年租金15万,到今年50年租金320万,北沟村的土地和房子在不断的升值。他们投资兴业之外,还招聘村民做日常打扫管理等工作,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村民发展民俗旅游。受访者供图


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两餐


记者了解到,此前,农村地区虽然有护林员、保洁员、文化管理员等工作岗位,但岗位职责不明晰,此前出现过工作人员“踢皮球”的现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发展。在2016年3月,经村民委员会决定成立北沟北旮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北沟村内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护林防火等管理服务工作,原护林员、文化管理员等工作停止,全部由物业公司接管。


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节约了政府财务支出,也使得北沟村管理更加规范。“物业公司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村民及集体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村民反响非常好。


同时,北沟村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建成了‘北沟村老年活动栈’,为村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两餐,每餐四菜一汤,保证一荤三素。每个月五号免费为老人测量血压、免费理发等。”村负责人说。目前,“老年活动栈”已经运转两年时间,长期吃饭的老人有30多人,村民也老有所养。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编辑 张牵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