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10月21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国际高端智库论坛”上,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提出,文化求异、文明求同,时至今日,200多个国家政体和几百种不同的语言在网络空间如何融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他认为,不同的文化要在更高层面上达成共识,先共存,然后互补、融合,并产生创新。

 

发言中的熊澄宇。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熊澄宇表示,文明和文化都是围绕人和社会展开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现象的呈现,涵盖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内容,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没有差异就没有文化。文明是发展的过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牧、机械、电子、数字时代,呈现出趋同性。文化求异,文明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文化多样性,被大多数人认可。

 

随着互联网发展,人类世界的3大宗教、4大文明、200多个国家政体、几百种不同的语言,如何在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实现融合,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他认为,真正的安全不是去提升双方攻与防的手段能力,而是在更高层面上达成共识。

 

“世界这么大,难道人类不能并存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就是一种求同存异。先并存,后互补,再融合,最后创新,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熊澄宇说。

 

他同时提到,各美其美容易,美人之美比较难,需要有胸怀和眼光。人类面临共同挑战和危机时,学者应该跨越意识形态、商业利益,找到人类的共通点,以推动社会发展。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都是社会形态,找出“最大公约数”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今天智库的责任,也是文明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