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各地学校的开学时间都推迟了,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寄宿制小学也不例外。从大年初二至今,学校成立的防疫小组每天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按时汇总全校师生的情况。在这个格外漫长的假期中,校内的7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更多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学校推广21天读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家中能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校长李占臣(中)之前和学生们一起做活动。受访者供图


500多名师生分为18个防疫小组

 

大年初二(1月26日),赤峰市林西县统部寄宿制小学校长李占臣,大清早就从县里的家中赶到学校,“当时我们对疫情的整体情况还不太了解,当天接到了防疫部门的消息,情况还是挺紧急的,我就赶紧通知老师们,成立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小组。”

 

从1月26日开始,小学的教师们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不同通讯方式,开启了网上办公模式。李占臣介绍说,学校把全校包括幼儿园在内的536名师生划分为18个小组,由18名校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和班主任担任负责人,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时时通报,日日排查。

 

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九,李占臣每天到校与老师们一起值班,通过每日报告制,让在家值班的班主任、教师们通过社群和电话,每天收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分享疫情及防护知识,时刻关注学生情况。


校长李占臣在学校值班,清扫积雪。受访者供图

 

随着疫情态势严峻起来,林西县开始实行交通管制,村与村之间不能随意穿行。从大年初九至今,校长李占臣每天独自在校值班,“好多老师离学校挺远的,交通也不方便,我叫他们都别来了,在家值班,我自己在学校,我们只是在不同地方做好自己的工作。”

 

2月的赤峰市依然很冷,位于赤峰北部的林西县每天最高气温也仅有零下10摄氏度,气温最低可以跌破零下20摄氏度。学校也没有伙食,李占臣从家里带来了方便面和馒头,就着咸菜吃,“后来我妻子也来陪我,给我熬点粥喝,但是想吃一口青菜还是很难的。”

 

学生在乡镇传播防疫知识

 

制定疫情每日报告制度的同时,学校也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在划分出的18个小组里,老师会按时通过微信给家长和学生发送科学防疫的知识,及时辟谣,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不仅自己学习防疫知识,还成为了家庭的宣传员。”李占臣说,在疫情暴发之初,部分当地村民对这种新冠病毒肺炎并不重视,受到老师们的科普后,学生们主动向父母和街坊邻居宣传防疫知识,有当面介绍的,也有通过网络传播的。“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到处乱跑”,“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回家切记洗手”,“你不能出去打麻将,在家多陪陪我”……李占臣说,孩子们真诚又朴实的宣传,影响到了镇上几千户村民。

 

在家的日子里,学校鼓励孩子每天绘画和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育融入居家学习中,“孩子们喜欢画画,也喜欢运动”,李占臣说,学校还要求学生们按时打扫卫生,自觉在家做家务,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

 

留守儿童暂时摆脱“留守”身份

 

统部镇寄宿制小学共有347名学生,其中有70多名留守儿童,平日里,他们很少有机会见到父母,只有过年时能匆匆见上一面。这一次的疫情,让很多在北京等地打工的父母一时无法返工,留在了统部镇,这也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和常年在外操劳的父母有了更多相处机会。

 

元宵节(2月8日)当天,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为期21天的“以‘读’攻毒”活动,让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阅读有趣的书籍。《小王子》、《小兵张嘎》、《淘气包马小跳》、《围城》……学校的语文老师刘杨给孩子们推荐了绘本、童话、小说等各类书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年级来选择阅读的书目,和家长一起每天21分钟亲子共读,高年级的学生还会撰写读书笔记。


学校发起的21天读书计划。受访者供图


在李占臣看来,自主阅读比线上补课对学生更有裨益,“孩子们年龄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阅读的书是老师认可的,也是自己感兴趣的,效果更好。此时的阅读是最好的家庭融情和学生补课”统部镇寄宿制小学打算3月1日正式开学,“到时候正好是21天,孩子们能有很大的收获,对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学校从2月5日开始,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让不同科目的老师在网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我们没有安排老师讲新课,学生们在网上学习很难集中精力,有问题也得不到及时反馈,学得‘夹生饭’比较多,我们希望通过解答学生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自主学习,等开学后再讲课,效果更好。”李占臣说。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