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地膜能够为农业工作提供保温、保水的功能。但由于其原料的特性,如何处理一直是一个问题。在少雨干燥的甘肃省通渭县,地膜一直是当地的必要物品。而每年春天,种植户也都会将旧地膜换下,铺上新地膜。一位来自县内李店乡坪合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自己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更换了新地膜,而废旧地膜则送到了回收点。这样的回收点在县内18个乡镇均有设立,回收的地膜经加工处理形成塑料制品,减少了资源浪费。村民也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投入成本。截至目前,通渭县已回收旧地膜3500吨。

 

村民刚刚换到了新地膜。受访者供图


今年换新地膜没花钱

 

春季4月,家住李店乡坪合村的村民董德华正在自己的玉米地中忙着进行施肥工作。就在前天,他刚刚更换了玉米地中的地膜。不同于往年,这次的新地膜没有让他花钱。

 

李店乡坪合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由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对于在县内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人来说,地膜几乎是一件必备生产物资。

 

在村内,董德华承包了近8亩玉米地,刚刚换新的地膜是其中的4亩。据他介绍,自己会选择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更换,更换面积视地膜破损情况而定,“好的时候能用1到2年,但都是分块轮流更换,不会一次性把地里的地膜全换掉。”

 

种植户们把废地膜拉到回收点。受访者供图


董德华告诉记者,刚刚换新的地膜来自村里的废旧地膜回收站点,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自己拿到了新的地膜。“旧地膜送过去压成长宽高1米的方块,叫1方,再根据1方换2卷的规格给村民发新地膜。”

 

此次以旧换新中,董德华送去回收站的旧地膜共计4方,最终换到了了8卷地膜,每卷地膜重10公斤。据他介绍,1卷地膜能够满足约1亩地的铺设工作,对他来说,8卷地膜已经可以满足自家玉米地的更换需要。

 

“1卷地膜的市场价格大概100多元,这次以旧换新算是省了一些种植成本。”

 

全县目前回收旧地膜3500吨

 

在通渭县18个乡镇内,类似的废旧地膜回收点均有分布。记者了解到,当地地膜以旧换新的工作自2018年开始,到今年已是第三年,减少地膜浪费、提高使用率已经被许多种植户所认可。

 

除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植成本,董德华觉得这项工作也确实让环境变得更好了。他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在废旧地膜的处理上基本是扔在一边,只要不影响自己种地就行。

 

“风一吹,地里、树上,塑料膜到处都是,现在明显好很多了。”

 

据通渭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站长丁继军介绍,由于地膜材料在土中难以降解,对于土壤破坏性比较严重,县内近几年一直在加强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采用以旧换新的形式则是为了更好的激励村民,让村民形成这种意识。

 

在各乡镇回收的旧地膜将被统一送至加工企业,经处理后,地膜将被制成塑料制品,循环利用。

 

村民忙着铺新地膜。受访者供图


“新地膜统一分配到各乡镇的回收站点,根据地膜的干净程度、破损度进行更换,从全县的农业工作进展来看,春秋两季是地膜更换的主要季节,回收工作也主要在这两季开展”。

 

丁继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统计,全县废旧地膜回收量已达3500吨,整体回收率达到80%。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