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进入5月中下旬,北方的露地樱桃即将大批上市。今天上午,记者在位于河北省易县南界安村看到,当地种植的千余亩樱桃树已有部分进入收获期。绿叶之间,樱桃果也已从淡白色逐渐变红。不少村民忙碌在田间地头,一边采摘一边完成打包工作。据了解,位于该村的樱桃树林为北京市新发地易县樱桃扶贫基地。落地4年来,不仅为北京消费市场提供了优质樱桃水果,还为当地种植户提高了收入。相比玉米、地瓜等传统作物种植,每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0000元。


河北省易县南界安村扶贫樱桃迎收获季。新京报记者 张羽 拍摄并制作


采摘初期每天向北京运输近10吨樱桃


“这些红的基本就能摘了,现在上市的主要是一些早熟樱桃品种,预计再有10天左右,应该都能熟了”,正忙着采摘樱桃的张桂芳告诉记者。


在位于河北省易县南界安村的千亩樱桃林中,一串串红色的樱桃与绿色的树叶形成鲜明对比。一旁的村民也正忙于采摘工作。


村民刚采摘下的樱桃。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记者了解到,南界安村从4年前开始引入樱桃种植产业。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1300亩。其中,多次被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评为“樱桃大王”的刘文坡是当地这项产业的带头人。

 

“因为我本身是南界安村人,16岁离开家乡,25年后再回到家乡,当时也是为了带动乡亲增收,但种植效果是我当初没有意料到的。”


刘文坡觉得,4年前落户南界安村,自己也没有想到种出的樱桃品质能这么好。由于当地是丘陵地形,土壤呈砂质,这种条件本身就适合樱桃种植。而且从运输角度上看,易县距离北京的消费市场较近,在樱桃集中上市的季节,更能达到保鲜保质的效果。


部分樱桃品种已成熟。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据刘文坡介绍,目前露地樱桃刚刚进入采摘季节,目前采摘量还不足整个基地采摘量的一成。“这个季节是樱桃上市初期,现在我们每天能从园区向北京市消费市场运输8到10吨左右的樱桃,预计未来随着全面开采,这个量还会继续增加”。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足够收入


作为一项产业扶贫项目,樱桃种植为南界安村村民带来了更稳定的收入。比起原本的种植模式,每亩地的收入也有明显提升。


过去的南界安村是一个传统的粮食村。在全村近3000亩耕地上,村民主要种植着玉米、地瓜等作物。村民张贵芳表示,扣除肥料、种子等种植成本,一亩地仅有700多元的纯收入。在种地之余,村民则需要外出务工补贴家用。


“现在每天都能过来干活儿,每个月计算工作日总量,按每天60块计算,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像这个季节就是采摘和打包,平时还有除草、修枝、田间管理,算上土地流转费用,一年下来能有20000元左右的收入。”


村民正忙着包装樱桃。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张贵芳告诉记者,其实单从每日的收入来看,园区的务工和外出打零工相差不大。但由于樱桃园离家近,骑电车20分钟就能到,自己也更愿意来这里干活儿。


记者了解到,位于南界安村的樱桃种植园区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在易县进行的农产品产业扶贫模式合作案例。而这样类似的扶贫产业案例目前在全国78个县均有分布。


“市场抓两端,农民兄弟干中间,这是我们尝试农产品产业扶贫以来总结的经验”,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告诉记者。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消费物品,通过市场可以了解到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品种,我们再到一个地区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最终的消费环节由新发地市场进行销售。在整个环节中,我们每年评选出的各类农产品大王将起到带动作用,除了提供务工场所,还能带动周边村民进行自发种植。”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