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7月1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在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滨江圩上,随着圩上一个宽约3米的口子被挖出,长江水流入了滨江圩。这是滨江圩自1954年发生溃口后,65年来首次进行平垸行洪工作。记者从黄梅县宣传部获悉,此次平垸行洪,已提前转移安置了1730名村民。

 

当地部门在滨江圩上进行平垸行洪工作。黄梅县宣传部供图


滨江圩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全长超过5.5公里,圩内包含耕地面积4800亩,始建于1943年。7月12日中午12时,长江小池镇段水位已达22.62米,距23.25米的保证水位仅差0.63米。根据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当地防汛指挥部进行了平垸行洪工作。在此之前,滨江圩防段内的1730名村民已转移安置完毕。

 

据了解,垸是内陆多水地区的一种堤坝,中间围着村庄、农田,一般建在泄洪区。如果水势太大,为了整体考虑,有的地方就要泄洪,这时就需要把垸的堤坝扒开,让洪水进入,给整体防洪带来宝贵时间。

 

根据小池镇防汛指挥部发布的撤离转移方案,滨江圩内多数村民以投亲靠友的方式进行暂时安置,覆盖人员预计达241户。对于不具备投亲靠友条件的人员以及无法正常自理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将由乡镇统筹安排对口安置,或安置在镇福利院。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黄梅县有滨江圩、老洲圩、团洲圩三个民圩。除12日进行平垸行洪的滨江圩外,县内其余两个民圩也开展了相应的人员转移。截至7月12日8时,黄梅县三个民圩已有1.2万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滨江圩开口后,长江水流入圩内。黄梅县宣传部供图


家住黄梅县新开镇六咀村的梅月琴告诉记者,一家人已于前天撤离,目前已经转移至镇上的亲戚家中,等到汛情稳定后再回到村里。她说,这样因洪水转移的情况,自己也是第一次经历。梅月琴所在的新开镇六咀村靠近团洲圩,部分村民的住处距离圩堤很近。每年夏季,随着降雨增加,圩外长江水位不断升高,距离圩堤更近的民居也常常遇到水淹的情况。

 

“我们的房子距离圩堤还有一段距离,搬离前没有出现水淹的情况,但有些离圩堤更近的村民经常会被水淹。今年的水位高度要更高,应该是出于安全考虑,通知我们尽快转移。”梅月琴表示。

 

据梅月琴介绍,此次转移的一家人并没有带过多的生活物品,只带了几套换洗衣服。“行洪的话,种的地肯定会被淹,不过家里两亩地就是种一些杂粮,影响不大。家里一楼的东西也提前搬到了二楼,就看行洪之后的水位高度怎么样了。”梅月琴表示。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