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报告截图


新京报讯(记者 郑伟彬 李碧莹)近日,美国兰德公司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大战略:趋势、轨迹与长期竞争》(China's Grand Strategy: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但中国仍然将在2030年后的某个时候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样,中国某些领域的科技实力也将在2050年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科技的创新与能力将助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研究者认为中国的外交战略非常成功。中国不仅包括与美国等大国保持良好关系,而且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整个发展中国家的联系。这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密切相关。

 

中国的四种前景与三种中美关系

 

在本报告中,研究者主要尝试回答两个核心问题,鉴于中美两国可能面临持续性的长期竞争,因此(1)2050年的中国将会是怎样的(2)2050年时的中美关系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未来的中国,研究者主要通过对中国“大战略”,即基于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科技、国防和军事等多个层面的研究。

 

在研究者们看来,2050年时的中国将可能出现以下四种状态:

(a)胜利的中国:中国在实现其大战略方面非常成功;

(b)崛起的中国: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大战略中的部分内容;

(c)停滞的中国:中国未能实现其长期目标;

(d)崩溃的中国:中国面临许多威胁和问题的包围。

 

尽管报告认为上述4种情况均具备发生的可能性,但研究者强调,由于(a)(d)两种情景过于“极端”——极端的成功和极端的失败,因而并不现实。前者取决于中国在实施其大战略时未遭遇到任何的挑战或挫折,后者意味着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或挫折。但基于过去的经验,中国在应对危机时,能够熟练组织、实施计划并最终克服危机,因此这两种情况都被认为不可能。

 

基于上述四种潜在的中国前景,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了中美关系的几种可能:(A)平行合作者、(B)竞争者和(C)分道扬镳。这三种情况代表了中美在合作或冲突上的不同程度。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研究者认为中美关系的(A)情形是2018年以前的中美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中美两国在广泛的外交、经济和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但这些合作在多数情况之下并未涉及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或是协调。尽管理想的状态是中美两国未来进行更多高水平、更紧密的合作,但鉴于两国之间的不信任和竞争关系,全面一致的合作协调似乎是不现实的。在上述4种中国前景中——(b)崛起的中国和(d)停滞的中国,将可能出现这样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B)情形对应着(a)胜利的中国。在这种关系下,中美两国将变得极富竞争性和争议性。中国将寻求从西太平洋地区将美军驱逐出去,因此两国间的对抗和冲突的可能性将极大提升。不过,研究者认为中国仍然希望避免与美国开战,因为这对商业和经济不利。因此,中国会积极寻求管理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假设2050年时的中国处于(d)崩溃状态,那么毫无疑问中美两国将既不会积极合作也不会发生直接冲突。中国将全神贯注地应对国内严重的问题。尽管如此,报告认为这种情况却可能是中美关系中最复杂的情况。与(A)(B)两种情况相比较,对危机的误解、管理不善都可能导致危险的升级,产生溢出效应而涉及周边国家。

 

中国将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

 

那么上述情况哪种更接近于现实?这将取决于中国大战略之下各个领域战略的落实。因此,在该研究报告中,研究者们分别从政治、社会、外交、经济、科技和国防军事六个方面分析、评估中国的大战略。

 

研究者们认为,在这些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人口的稳定和经济增长或衰退方面的影响最大。

 

因此报告中也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评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在报告中,被研究者视为中国经济战略的两大项目,包括“一带一路”和有关先进制造的规划。

 

研究者认为,通过这两大项目的实施,可以帮助中国纠正经济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包括经济大国但人均收入较低,高投资但低消费,专利高产量但知识产权整合度低,高度依赖出口,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减少等,同时为中国长期繁荣和全球经济崛起提供了路径,并还可能提供经济杠杆以应对内外部的冲击。

 

由此,研究者进一步对中国的经济前景进行了短期(未来五年)、中期(2030年)和长期(2050年)三个阶段的分析。

 

研究者认为在短期内,中国经济由于增长模式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实现“适度的繁荣”。在这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支出的增加,知识产权的生产超越美国、日本,同时出口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等。

 

到2030年时,中国经济将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服务业将成为中国GDP的主要贡献来源,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将降低。

 

报告认为,到2025年时中国已经实现了服务业占GDP 60%的目标。此后由于人均GDP和经济整体增长,消费将继续增长,但鉴于消费增长的缓慢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如果没有重大政策的调整影响,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太可能持续超过50%。

 

中国科技在2050年时将成为世界领先者

 

为了继续维持相对高速的GDP增速,中国不得不更进一步进行市场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其中,金融领域的管制放松可能是中国市场化改革最具挑战性和风险最大领域。

 

研究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这些问题,同时也不可能避免受到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但预计中国仍然将在2030年后的某个时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至于2050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增长,研究者认为很难准确预测如此长时间的经济增长,但其中存在几个关键因素将决定2050年时的中国经济状况。这些因素包括服务和消费占GDP的比例、人均GDP的增长情况、消费者获取信贷的渠道和社会安全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市场力量间的关系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分析并未考虑潜在的经济衰退或是诸如中美贸易冲突类似事件的冲击等情况。在评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有效性,研究者认为人口趋势变化(老龄化、劳动力下降)、环境问题等将是中国经济大战略的挑战。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与此同时,研究者认为,科技的创新以及中国科技某些领域在2050年时,将有利于中国工业从渐进式创新转变为破坏式创新,发展出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市场,从而挑战传统的世界出口领先国,如德国和日本。

 

所以,中国科技领域的战略实施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在科技领域,报告认为中国的总体科技战略创造了更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包括改善高等教育系统,重组研发机构官僚机构以提高组织效率,进而解决科技人员素质之类的制约因素。同时通过军民融合的努力,寻求实现商业和国防科技之间的协同作用。

 

此外,中国制定了许多行业和技术发展计划,中期计划主要集中于航空、能源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长期计划则集中在生物信息学、量子计算以及核裂变与聚变等范围。但同样,这些计划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中国自身的科技资源并非无限的,其次是全球性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激烈。因此,中国将不得不选择在哪些科技领域进行竞争。

 

中国外交战略整体上非常成功

 

与经济和科技一样,尽管中国外交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进步,相关战略计划的实施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光明的前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中国在这些方面战略的实践。

 

报告认为中国的外交战略整体上非常成功。研究者将中国的外交分成四个层次:以“新型大国关系”重塑中美关系为核心,第二层次是具有强制性的周边外交,第三层次是睦邻外交(亚太地区),第四层次为双赢外交(世界其他地区)。

 

通过这种外交战略的调整,报告认为中国不仅与绝大多数国家保持了良好关系,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之外的国家,更加认可中国的崛起与经济增长对全球是有益的。


「声明: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智库观点」


编辑:李碧莹   校对:李立军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