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瑞幸咖啡被爆财务造假之后,一线城市咖啡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北京为例,有瑞幸员工向媒体透露,2020年瑞幸咖啡将关闭1/5的北京门店,约80家。而这被一些品牌视作自身的发展机遇,开始布局北京市场。

 

日前,中药企业北京同仁堂旗下新零售企业就推出了咖啡和中药相搭配的特色饮品。一直专注开拓非一线市场的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Tims)中国公司也悄然开始布局北京市场。

 

业内认为,当前咖啡消费场景已由精致化向便利化转变,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一线市场空间仍大,且是各大品牌竞争的主战场,这也注定会有不少品牌参与布局。经过导入期的大海捞针后,还有几家品牌能长久留下,依然有待观望。

 

新品牌入局北京咖啡市场

 

今年7月底,Tims中国在北京长楹天街开出一家试营业店,由此进入北京市场。从装修来看,这家门店墙面、装饰等设计风格融入了不少北京元素,除了咖啡、甜甜圈、糕点等常规产品外,还推出了北京限定产品,包括京韵澳白和糖葫芦天趣球。

 

Tims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市场开设1500家门店,还会尝试 Tims Lab 和 Tims Go 等不同类型门店。2020年Tims 咖啡将在北京市场开设 20 家门店。

 

在Tims紧锣密鼓布局北京市场的同时,中药老字号品牌北京同仁堂也开始了在咖啡领域的布局。

 

日前,北京同仁堂旗下新零售企业知嘛健康在社交平台大火,原因是其开设的知嘛健康线下门店推出了中西合璧的饮品,咖啡与中药的特殊搭配极具特色。根据规划,下半年知嘛健康的门店数量将可达到20家,包括社区店、写字楼店和商场店。

 

老品牌不放松一线市场

 

事实上,包括星巴克在内的老牌咖啡企业,对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市场也仍未放松。星巴克近期将中国内地的首家旗舰店——三里屯旗舰店进行了翻新升级。星巴克副总裁、北区总经理吴晓雷表示:“北京是星巴克与中国顾客第一次见面的地方。21年来,我们见证并参与了北京咖啡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城市文化的繁荣变迁。希望全新升级的三里屯太古里旗舰店,能成为北京又一处咖啡地标和城市文化目的地,为更多顾客带来精彩和难忘的体验。”

 

自2018年起,星巴克在北京市场先后开业并升级了北京坊、嘉里中心、三里屯太古里3家臻选旗舰店,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也落地北京,足以看出星巴克对于北京市场的重视。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两年,瑞幸咖啡利用线上下单+线下门店自提或外卖的新兴咖啡售卖模式迅速切入市场,推出“无限场景”概念,进一步培养了咖啡的日常消费习惯。瑞幸咖啡今年4月自爆财务造假问题,为其他品牌主动让渡了空间。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Tims等纷纷借势而起,在产品和渠道方面形成新的特色,期望在新场景、新产品和新人群下,对咖啡消费行业秩序进行重构。

 

一线仍是竞争主战场

 

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则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消费升级,我国咖啡市场呈现增长趋势。艾媒咨询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咖啡产业市场规模增长明显,2015年规模较小,仅700亿元,但预计2020年底将达3000亿元。

  

在营销专家路胜贞看来,随着轻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兴起以及后来瑞幸的加入,咖啡的消费场景由精致化开始向便利店、互联网、写字楼、外卖化转变,咖啡的消费者由精英消费向平民消费转化。整体来讲,咖啡市场会像茶市场一样,变成中国一种司空见惯的消费形式。

 

近年来,将市场下沉是许多连锁咖啡企业的主要动作。但在一线市场,咖啡品牌的竞争仍然呈现白热化,谁也不想拱手相让。在这一背景下,寻找得力盟友的帮助也成为许多咖啡品牌的选择。

 

今年5月,Tims宣布获得来自腾讯的数亿元投资。这个目前在中国市场仅有近50家门店的连锁咖啡品牌计划利用这笔资金进一步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化升级,同时迅速开设更多门店。

 

2018年9月,可口可乐也收购了知名连锁咖啡品牌咖世家(COSTA)。同在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双方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

 

吴晓鹏表示,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家庭、休闲、社交、办公等多元场景的消费需求旺盛,咖啡品牌竞争激烈,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竞争的主战场,成败与否更多的是品牌能力之间的较量。此外,中国的消费分级现象突出,在咖啡普及度依旧不高的下沉市场,存在很大增长机会,且具有更加明显的行业红利,也必将引发咖啡行业激烈的争夺战。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