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8月底,《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正式公布,东城、西城区委书记在就相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时,特别提到关乎百姓菜篮子的蔬菜生鲜供给问题,表示严控规模不会降低居民生活质量,社区蔬菜市场也将规范提升。为制定新的管理规范标准,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零售市场专业委员会已经在核心区多个生鲜零售市场走访,其中包括社区便民菜店以及传统农贸市场等,有专家走访后提到,更关注农贸市场的提升,“因为农贸市场更接地气,也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形象。”


专家看来,传统农贸市场也承载着沟通、交流、休闲的作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零售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贺有余,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首先提到了“经由率”,即农贸市场流通量在农产品流通总量中所占的比率。而据全国农贸联疫情期间的统计数据来看,农贸市场所占的农产品经由率能够达到70%,也更证明了农贸商对于百姓日常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性。

 

在业内工作多年的从业者看来,这与农贸市场的消费群体有关,也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消费习惯有关。“比如南方和北方就不一样,南方市场里允许活禽交易,北方很多城市都是不允许活禽上市的;南方人觉得买肉就要吃新鲜的,冒着热气的鲜肉,而在北方,许多肉类都是要经过冷链储存的。”

 

因此,农贸市场也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和气质。“你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就一定要去当地的农贸市场,这里有最直接的烟火气。”

 

另一方面,贺有余认为,相对于生鲜超市,农贸市场更能照顾到相对弱势的群体,这样的弱势不仅仅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上,也体现在消费者的年龄上。“比如说,有的老年人逛市场,其实不仅是为了买菜,其实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休闲、沟通、交流。农贸市场是应该承载这个功能的。”

 

普通的超市无法起到这个作用吗?贺有余告诉新京报记者,超市化经营和普通农贸市场对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的不同具体在“温度”上。“超市是人和物、人和货架的接触。农贸市场是人和人的接触。人是需要沟通,需要感情的,而人和物的接触是冷冰冰的,人和人的接触是有温度的。”



在普通生鲜超市,更多的是人与货架、人与物之间的交流。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也提到自己爱逛菜市场,他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他在书里说,热热闹闹的菜市场能够让人感到生之乐趣。

 

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市场建设管理总体情况是,南方比北方好,东部比西部好,“消费者能在环境好的农贸市场中买到便宜、放心、如意的商品,这会成为他们幸福感的组成部分,这其实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