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零售业再次传来重磅消息。10月19日,阿里巴巴拟斥资36亿美元增持高鑫零售,成为持股约72%的控股股东。高鑫零售是欧尚和大润发的母公司,阿里此举将绝对控制两大线下商超卖场。

 

近几年来,互联网巨头收购线下商超卖场动作频出。京东与沃尔玛牵手,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80%的股权,此次阿里的增持似乎也印证业内共识: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是零售行业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成为零售行业新增长点,“互联网+商超”赛道或将重新洗牌。

 

也有专家认为,大型商超零售业态将逐步走衰,数字化转型也未必能挽救其颓废之趋。未来,商超应加速转型与多业态相结合,满足“吃喝娱乐购”等社区服务一站式功能。

 

欧尚国际将退出中国业务

 

10月19日,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同时发布公告称,阿里旗下子公司淘宝中国投资总计约280亿港元(36亿美元)收购吉鑫控股有限公司的合共70.94%股权。吉鑫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高鑫零售有限公司约51%股权。股份购买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零售约72%的经济权益,而阿里巴巴会将高鑫综合入账至其财务报表中。

 

完成股份购买后,淘宝中国将按每股8.10港元的要约价以现金就高鑫的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强制性无条件全面收购要约,可能须额外支付最多约170亿港元(22亿美元)收购其他股东持有的高鑫股份。

 

实际上,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要追溯到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以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连同其关联方将持有高鑫零售约72%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消息一出,港股高鑫零售股价开盘一度涨超29.89%,随后迅速回落。截至当日收盘时,高鑫零售股价报于9.45港元,涨幅19.17%。

 

公开资料显示,高鑫零售旗下主营大润发中国和欧尚中国两大品牌卖场,在全国232个城市共有484家门店。早在2018年,业内传闻称欧尚将退出中国业务。值得关注的是,新京报记者梳理此前和本次股权结构和权益发现,本次收购案完成后,欧尚国际将退出中国业务,欧尚中国则将成为中国“本土公司”,百分百入驻阿里系。

 

改造高鑫零售

 

事实上,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以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股份,就开启了大润发和欧尚的数字化之路。

 

首次牵手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透露,在入股前,各方已把融合细节谈妥,“我们婚前是把婚后怎么过日子已经谈得很好了,谈得很具体。”关于合作方向,双方均表示线上线下融合将是主轴。显而易见,阿里入股后,借助阿里的数字化优势,“新零售”成为高鑫零售转型新定位,而大润发则开启了数字化改造。

 

2018年年初,大润发开展了以“人、货、场”重构为核心的新零售数字化改造。2018年12月,欧尚中国交由大润发托管。此后,随着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共享库存业务接入,大润发和欧尚全面实现了门店周边5公里范围内1小时达配送,20公里范围内半日达服务,以及线上预订门店自提等服务。

 

今年上半年,高鑫零售实现营收531.7亿元,同比增加5.1%;净利20.62亿元,同比增加16.8%。其中,数字化改造也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今年第二季度,线上店日均单量攀升至约950单;在“618”大促期间,店日均单量超过1750单,同比涨幅扩大一倍有余。不仅如此,阿里方面表示,新零售也带动了大润发门店同店5.7%的增长,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16.8%,并为高鑫零售带来近5000万用户,活跃用户接近1300万。

 

控股高鑫零售之后,阿里又会如何布局落下棋子?业内推测,阿里成为大润发的控股股东后,雄厚资本的大靠山或将推动大润发走向“买买买”的并购模式。同时,有消息透露,阿里零售通负责人林小海已入职大润发,将领导大润发业务。

 

传统大卖场数字化加速

 

业内认为,商超零售业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将成为零售新增长点。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互联网巨头收购线下商超卖场动作频出,加速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2017年高调牵手后,2018年,京东与沃尔玛牵手,在数字化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2019年,苏宁易购也收购家乐福80%的股权,家乐福作为新的业态加入苏宁体系。

 

京东、苏宁分别牵手沃尔玛和家乐福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样也让两大商超尝到了甜头。今年上半年,沃尔玛中国净销售增长达10.4%,电商净销售增长达104%。而家乐福在今年“618”活动全天,销售额增长185%,到家业务订单暴增510%。

 

品牌分析师朱丹蓬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商超零售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阿里在数字化方面已是巨无霸,只有取得大润发和欧尚绝对的控制权,才能更好地实行数字化之路;另外大润发和欧尚门店主要在华东区域,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二者结合的模式也属于强强联合,未来可期。

 

商超还需多业态发展

 

尽管数字化赋予商超转型有无限可能,然而能否成为灵丹妙药依然未知。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云消费时代,大型商超零售业态将逐步走衰,数字化转型也未必能挽救其颓废趋势。

 

事实上,近年来,大卖场的新门店的增数放缓及闭店之举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观点。自上市以来,从2011年至2016年,高鑫零售每年新增门店数在38至50家之间。这个趋势从2017年开始放缓,2017年、2018年、2019年仅新增18、24、7家新门店。而2019年则关闭5家亏损门店,今年上半年关闭了3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店,仅新开了一家中型超市。

 

除了高鑫零售以外,沃尔玛的闭店较为疯狂。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今,沃尔玛在中国已关闭了80家门店。同样,家乐福在遭遇业绩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将80%股权出售给苏宁。

 

“以往超市以一站式购齐为核心竞争力,但相较于电商,大卖场早已没有价格优势。”赖阳说,线下大卖场的功能将逐步被电商取代,若要存活,则应增加餐饮、娱乐、儿童教育等社区服务功能,“过去以大卖场为核心点,现在则应为生活方式服务转变”。此外,以主打“生鲜”为主的小超市将大势崛起,辐射周边500米内居民。而朱丹蓬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无论大卖场还是小超市,均有存在的价值,而要活下去且活得更好,“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核心诉求、解决消费者的刚需才是关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推进数字化,超市卖场也在探索多业态发展。高鑫零售表示,未来中型超市及小型超市将成为该公司主要开店的方向。家乐福中国CEO田睿也表示,未来家乐福的门店业态规划是“1+2+1”,即从大卖场迭代版的社区生活中心、标准超市和精选店、社区生鲜店发力。

 

眼下,“互联网+商超”的之战似乎将全面开启。正式落户阿里的大润发、苏宁成员家乐福、与京东携手的沃尔玛,包括内资超市物美、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或将在这个赛道上从新起跑。不仅如此,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也在商超下的细分的生鲜赛道上迅速崛起。由此来看,商超零售业的厮杀,或将重新开始。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