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被搬上了大荧幕。随着刘昊然、彭昱畅、尹昉主演的以云南咖啡为题材的电影《一点就到家》上映,这也让云南咖啡走入观众的视野。

 

此前,云南咖啡由于缺少管理和技术扶持,多年来一直以低廉的速溶咖啡销售为主。近年,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来到云南,云南咖啡在品质方面有了逐步提升。如今,不管是像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咖啡品牌,还是Seesaw、Manner、鹰集、鱼眼等精品咖啡品牌,云南产地的咖啡豆都正在成为其菜单上的一个选项。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大规模的咖啡生产商,云南本土还有许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咖啡庄园,发展仍不均衡。“云南咖啡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还有4年-5年的路要走。”

 

多品牌布局

 

由于拥有咖啡生长所需的高海拔、合适的热区条件以及工业污染小,云南的保山、德宏、临沧、普洱、怒江、红河、版纳等地是我国阿拉比卡(小粒)咖啡的优良种植区。

 

9月29日,星巴克中国连续第四年推出了产自云南的高品质臻选咖啡:星巴克臻选中国云南晴开农场咖啡豆和星巴克臻选中国云南佐园农场咖啡豆。据介绍,星巴克和云南咖啡的缘分起源于2009年,当年星巴克为庆祝进入中国大陆市场10周年,第一次推出了含有来自中国云南优质咖啡豆的综合咖啡——凤舞祥云。2012年,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区首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云南普洱落成并投入运营,为当地咖农提供咖啡种植、加工等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此外,星巴克还陆续发掘并推广多种创新的咖啡豆加工方式,展现云南咖啡新风味。

 

除了星巴克,速溶咖啡头部品牌雀巢咖啡也早已加入了云南咖啡培育大军。1992年,雀巢公司在云南省成立咖啡农艺服务部门,实地支持指导当地的咖啡发展。此外,雀巢公司还培育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的咖啡种子,并为咖农提供技术建议,提高其咖啡豆产量和质量。

 

此外,2015年,精品咖啡品牌SeesawCoffee开始在其国内的门店使用云南咖啡豆,使用的占比达30%。2018年,英国精品咖啡品牌Square Mile首次推出“中国味道”云南单品,并沿用至今。

 

作为平台方的天猫对于云南咖啡也情有独钟。2018年9月,天猫方面推出阿里&云南咖啡原产地计划,并与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云南原产地咖啡到消费者的通道,拓宽云南咖啡推广渠道,推动云南咖啡相关产品的开发及销售。

 

咖啡行业专家、北京斯葵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张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国内咖啡市场的潜力巨大,消费咖啡的被视为优质客户群体,愿意进行中高端消费。咖啡厅这种形式也可以让连锁咖啡企业积累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和信息,因此许多企业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云南咖啡产量已达14.5吨

 

云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138.8万亩,产量为14.5万吨。种植面积、产量两方面均为全国第一,带动了边疆100多万农民从业。出口贸易方面,据昆明海关统计,2019年云南省咖啡原料豆及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5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咖啡豆及相关制品5.61万吨。

 

作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区,云南的咖啡种植企业也位居全国首位。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咖啡种植”,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共3615家,其中95.42%都分布在云南省。

 

“云南的咖啡豆带有草本的风味,独特又让人印象深刻,而且酸度很明亮,醇度也很柔和,和牛奶类似,带给人愉悦的味觉享受。”在云南从业逾8年的杯评师郭琼说。在咖啡收获的高峰季,每位杯评师每天需要品尝的咖啡数量高达1000杯,要从咖啡外观、风味、气味、含水量、粒径、瑕疵等多方面检验评估咖啡品质,练就了一条“金舌头”。

 

产业仍需进一步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全球咖啡市场规模巨大、成熟度高,但咖啡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分布不均,消费量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则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中国咖啡市场空间还有巨大潜力。

 

受年初疫情影响,大部分咖啡企业将重心转向电商,线上咖啡站上了风口。天猫整个咖啡类的大盘,搜索量增长80%,销售量增长50%-60%。天猫数据显示,在线上购买咖啡的人群中,55%是咖啡新客,即近一年内没有购买过咖啡的人。

 

云南咖啡近年来陆续孵化了一些本土品牌,包括云潞、景兰、中啡、老咖啡在内的咖啡企业,品牌知名度逐步提高。保山小粒咖啡、普洱咖啡、思茅咖啡等还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及证明商标注册。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云南本土的咖啡生产商除了给星巴克和雀巢供应商品豆的,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庄园主,规模小,难以形成足够的竞争力。因此,云南咖啡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还有4年-5年的路要走。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