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市

  当下的股市低迷是让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的必经过程,无需过分悲观;而当大家纷纷割肉离场之际,产业资本已在默默入场。

  昨日,沪深两市早盘再度跳空杀跌,沪指已经连续18天低开,并创下7个月新低,市场极度低迷。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是在2002年1月28日,随后1月29日沪指见底。在欧美股市屡创新高的背景下,A股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有评论称,当前国际沽空势力瞄准中国股市,对股票市场实行联手做空导致了国内股票市场的连续大跌。笔者认为,近期股市下跌,固然和国际游资撤离有一定关系,但不是最主要原因。国际游资的撤离充其量是一个诱因,却非主导因素。

  还有学者认为,导致目前股票市场越来越疲软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回落趋势。4月份CPI重回“1时代”,PPI又低于市场预期,导致目前短周期的经济高点或许得到确认,并与国内股票市场大跌存在高度关联。

  不过,笔者不认为这种关联度是决定性的。从2010年国内经济调整以来,经济指标一直在下滑,但股票市场基本保持平稳态势,期间还有几次较大回涨。所以,完全用经济指标似乎不能解释国内股市持续大跌的原因。

  那么,本轮市场低迷原因究竟为何?沪指又能否守住3000点整数关口?以下三方面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从资金层面分析。近期国内流动性持续紧张,国债利率、shibor持续大涨,加剧了资金面压力。央行虽然6个月的MLF操作,一共释放了3000亿元借给市场,但是6个月的利率由原来的2.95%提高到3.05%。这说明钱越来越贵,借钱的难度越来越高,金融机构借钱去炒股更不划算,越来越多的非法机构或投机者干脆撤出来。

  目前,央行正在通过“锁短放长”、拉长周期的方式抬升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同业套利空间,挤压市场中的非法资金占比,以达到降低金融杠杆的目的。市场上资金量的减少,对股市无疑是隐形压力,股价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从发行新股频率分析。自2016年底以来,A股市场IPO持续提速,迅速带动了一级市场对Pre-IPO项目的热情,至少有70%-80%的投资机构把目光和资金投向了这里。2017年一季度,新股发行常态化及审核节奏加快,更令Pre-IPO项目温度攀升,成为今年一级市场最火的投资阵地。

  据统计,2016年12月单月拿到批文的公司已经达到了56家。2017年3月为止,已经有120多家拿到了批文。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在原来每周两次的审核节奏上,证监会发审委的工作时间又增至每周三次,一周审核企业数在15家左右,IPO提速已经成常态。如此高频率地发行新股,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再看金融监管层面。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上升,未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在股票市场中暗潮涌动,先后引发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债券市场杠杆率上升和保险公司利用高杠杆举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监管层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监管措施,进入“比狠模式”。随着银监会清理银行委外资金,至少2万亿资金要撤离债市、股市。中国保监会在近日下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开展保险资金炒股排查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关注重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境外股票投资等领域。

  “一行三会”齐力去杠杆、消除风险点的同时,大量违规资金知难而退,纷纷撤离,在短时间内引发股价大跌并非不可能。未来一段时间,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的相关举措还会陆续亮相,金融监管将会进入力度最大阶段,不排除股市的阶段性下跌。

  不过,这是让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的必经过程,无需过分悲观。而当大家纷纷割肉离场之际,产业资本已在默默入场。笔者初步统计,5月份7个交易日里,已有16只产业股票获股东增持。平均每天有超过2只股票获得增持,这个比例并不低。据历史数据看,产业资本群体性的增持,带动股票指数上行的例子并不少见,增持高潮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市场正在构筑底部或阶段性底部,此后股票市场指数行情上涨也是大概率事件。

  昨日午后,沪指V形反转,逐步震荡平稳上行,“一带一路”、次新股板块表现强势,雄安新区概念也强劲拉升,领涨两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金融投机资金离场的同时,实力型上市公司会脱颖而出,并成为支撑股票市场的中坚力量。

  □顾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